「專」言中醫:小兒睡不安怎麼辦

「專」言中醫:小兒睡不安怎麼辦

嬰兒有時真奇怪,白天像個小天使,嚶嚶哼哼地揮舞着小拳,彷彿他笑一下,世界都要甜到化。晚上卻化身小惡魔,哭鬧不止,甚至通宵達旦,把爸爸媽媽都折磨壞了。

像小嬰兒這樣既不是因為飢餓,也不是因為發熱生病等身體不舒服引起來的哭鬧,有民間說法稱這樣的孩子為「夜哭郎」,中醫稱之為「夜啼」。患兒在夜晚啼哭不安,有時會間歇發作,有時會持續啼哭,甚至通宵達旦,或者每夜定時啼哭,白天安靜如常。這種症狀多見初生嬰兒,六個月至一歲的嬰幼兒也常見。

夜啼病因可分為脾寒、心熱、受驚、食滯四種:

脾寒

嬰兒晚上會因腹部不適而啼哭,除了啼哭不眠以外,還可見唇色和舌頭顏色淡白,四肢不溫,小肚子摸起來涼涼的,喜歡趴着睡

藥膳材料:太子參4克,雲苓10克,白朮4克,陳皮1克,蜜棗1枚

做法:上料同放入鍋內煎煮,以2碗水煎至半碗左右

心熱

小兒夜睡啼哭,煩躁、面色及唇色紅,尿比較黃,大便偏乾

藥膳材料:燈心草3紮,麥芽12克,麥冬4克,白芍4克,蜜棗1枚

做法:上料同放入鍋內煎煮,以2碗水煎至半碗左右

受驚

小兒在夜間驚啼不寐,睡覺的時候時時驚惕,面色乍青乍白

藥膳材料:麥芽12克,蟬蛻(去掉頭和足)3克,鉤藤4克,蜜棗1枚

做法:上料同放入鍋內煎煮,以2碗水煎至半碗左右

食滯

小兒入夜而啼,腹部鼓脹,口氣重,舌苔厚,嘔吐乳塊,大便酸臭

藥膳材料:麥芽10克,穀芽10克,蟬蛻(去掉頭和足)3克,鉤藤4克,小蜜棗1枚

做法:上料同放入鍋內煎煮,以2碗水煎至半碗左右

隔周四刊出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陳俞霏醫師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