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F1如何應用大數據 - 丹尼爾

THURSDAY:F1如何應用大數據 - 丹尼爾

究竟F1總冠軍是怎樣煉成的呢?簡單。快過其他人就行。深入點,持之以恆地最快找到人、車及機器的最強(或比其他人強)結合。有說,這是比人大的最大公因數。其實,更大戰場可能是:大數據。

為F1提供大數據分析的軟件公司過去兩年透露,每隊兩車每個比賽周末共製造約350億個數據點。每個F1周末的數據主要來自三大方面:一、每架車透過WIFI傳送共約3GB或八億字的數據到車房伺服器(八億字是約兩世人要說的話);二、從車廠的即時模擬實時傳到賽場pitwall;三、賽場各項本地數據如天氣等。要贏F1分站的話,關鍵在於如何截取最大量數據,並以最短時間分析及最準確地預判,從而讓車隊策略師作最後決定。難就難在,這些通通在一百幾十秒內發生。錯了,全球車迷群起笑之。這亦暫是一個FIA較少管制的範疇,超級電腦的運算功能、數據科學家的數目、大數據algorithms應用等都限制不多。周五,車隊安裝最多約300個高頻感應器,每秒收集1,000次至一次訊息不等,製造約五萬條獨特數據頻道,以新一代WIFI技術約60GHz傳送,減少時間損失(我家用2.4GHz)。周六則會減少感應器數目,排位及比賽為減磅只保留最關鍵。

以往賽場外,平治會用excel從datasets中尋找常態及異常。今日,平治F1大數據已知應用包括:另闢引擎研發新途徑及改善波箱控制系統。以巴西站為例,每圈轉波約43次。假如每次快0.005秒,每圈單是轉波便快你0.2秒。這就是用好大數據的威力。

文:丹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