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淪陷」,其實還有很多「大自然徵兆」。早前遇到兩位傳媒人,不約而同都談到了各自遇到的「冬季」。
傳媒人A說起里人文化的困境,和那親中書商的經營方針改變有關。
原來這個龐大的書商集團,之前雖是「中資」,但性質卻是國營事業單位,自主經營,即是說,阿爺不會直接規管,任你自由進書買賣。所以曾經有一段時間,你在這些書商集團能買到各種異見聲音的書籍,包括王力雄這些「大逆不道」的異見作家。我也見過《天葬》、《我的西域,你的東土》在親中書商集團出售。
但好景不常,傳媒人A說,最近這個書商集團發生了變化,黨官進駐,阿爺直接看管,才會對香港台灣出版商嚴防死守,既是作為對台灣貿易的懲罰,就像禁止台灣水果等農產品出口,又是一種「思想控制」。
傳媒人A又提醒我,有沒有留意機場的一些書店,已經由外資的RELAY,變為中資的那三間書店集團,也是一個悄無聲息卻意義重大的轉變。
我聽完龍蝦上身,倒抽一口涼氣。若這個推論屬實,我們的文化思想板塊已經不再自由。
傳媒人B在紙媒工作,那份報紙本來尚算開明,也有自由報導的空間,但一切都變了。最近高層下令,所有港獨的新聞、人物、活動,都不准報導。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反港獨」的新聞,而一些泛民的聲音也逐漸淡出版面……一切的變化,據他理解,都和佔中有關。
佔中的確是巨大轉折點,一方面壯大了公民社會,但另一方面也吹響了敵人反攻的號角。不論是政府還是商業廣告的壓力,都由佔中之後大爆發,許多單位都無奈折腰屈服。
聽完兩個傳媒人的見解,再對比「偉大基建」的熱鬧喧囂,想起譚詠麟的歌:「我卻覺冷又寒縮起雙肩苦笑着北風仿佛身邊四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