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填區獨白:通脹早晚重臨(楊懷康) - 楊懷康

堆填區獨白:通脹早晚重臨(楊懷康) - 楊懷康

衰退必將重臨,只是沒有人知道會何時發生而已。從應對金融海嘯經驗可見,基本對策是減息,還是止不到咳嗎,則重手「量化寬鬆」。兩道撒手鐧皆若無靈,則不難是大小國家齊齊鬥貶值。

奇怪的是,單是美國,八、九年來量寬增發的鈔票達2萬億美元,通脹可了無蹤影。這個反常現象固然考起不少專家,對付必將重臨的衰退更因而少了件架生。

事情是這樣的。跟佛利民齊名的貨幣理論指出,其他條件不變,增發鈔票,物價漲升形成通脹。水漲而船高,必然同時扯高利率。利率高企,央行則有空間削減利息以刺激經濟,對抗衰退。

歐美日本量寬良有以也,增發的鈔票直是天文數子,通脹可不見蹤影——歐元區通脹率為2.2%,美國2.3%,日本1.2%。通脹不知何處去,利率是以低位徘徊。自15年以來美國無疑八度加息,利率亦只是3%左右而已;歐洲及日本更是零息依舊。既無減息空間,那又何來架生刺激經濟?在新經濟下,莫非大發鈔票必將帶來通脹的貨幣理論不再成立?

非也。且不去說委內瑞拉、津巴布韋等「打壞國家」(Failed States),人民基本衣食生活過得去,施政章法卻出了狀況的阿根廷,通脹率超過40%;土耳其同病相憐,其通脹率亦達25%。故此太多銀紙追逐太少商品導致物價漲升無已——通貨膨脹——還是顛撲不破的鐵律。貨幣理論並非廢了武功。只是金融海嘯後,歐美日本的經濟實是有異尋常而已。

貨幣理論鐵律——狂印鈔票必然觸發通脹——並非現代的新發現。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記述漢朝元狩三年,官、民間爭相大量鑄錢,「不可勝數」,觸發了通貨膨脹——「錢益多而輕,物益少而貴」。

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和今天的阿根廷、土耳其都驗證了亙萬古而不變的貨幣理論鐵律,何以量寬卻沒有在歐美日觸發通脹,反而廢了央行武功,以致不能故伎重施,靠減息刺激經濟?

量寬會否觸發通脹箇中牽涉若干技術細節。央行是銀行的銀行,故此銀行都在央行設有戶口,這除了方便銀行同業之間過數,央行亦可以透過調節這些戶口的銀碼,收放銀根,推動貨幣政策,以穩定物價、促進經濟、提高就業。

所為量寬,技術上不外乎央行發鈔收購銀行手上的債券。銀行賣了債券,央行在其戶口入數。此舉將增加銀行的放貸能力,自不待言。然而市面會否多了鈔票,到頭來還得視乎銀行會否增加放貸。如若銀行攬實央行戶口裏的錢不放,市面的鈔票不會增加,那當又不致觸發司馬遷筆底「錢益多而輕,物益少而貴」的通脹現象。事實又如何?

果然。即以美國而言,量寬無疑給金融系統貫注了近2萬億美元資金,銀行不是拿來填補呆壞賬帶來的虧損、加強資本實力,便是礙於前景不明,將之閒置於戶口。如斯一來,量寬的實質結果是銀行放貸沒有增加了多少,但債券供應確是減少了。其他條件如若不變,物以罕為貴,債價由是漲升,即是利息下跌。央行的良好願望是藉此刺激經濟。實效又如何?

利息無疑跌至空前水平,甚至跌落水平線下,產業運作沒有蓬勃起來,息低卻為善於財技鑽營的精英製造炒作機會;這除了醞釀另一場金融風暴,精英暴發戶冒起;無緣炒作的低下階層眼見財富兩極分化,妒從心生,形成社會撕裂。反精英的民粹情緒送了特朗普入白宮。他上場兩年,有望扭轉金融風暴引發新一輪金融風暴的宿命。此話怎說?

產業繁榮 借貸勢增

特朗普其人,不管是口沒遮攔抑或私生活放縱,皆不足取,無以為民表率;一些不值其所為的人更乾脆稱之為衰格。可是特朗普的基本經濟政策,從大幅減稅到廢除官僚干預,卻有煥發人心、促進產業、裨益眾生之效。故此自他上場以來經濟增長固然突破了1%至2%呆滯局面,失業率更是跌至半個世紀以來的新低。這些可喜的發展隱藏通脹重燃的危機,箇中關鍵是銀行將如何處置在央行戶口的資金。

產業繁榮,結果必然是擴張經營,由是增加借貸。同樣,人人有工做,消費借貸亦必然上漲。央行如若不適時加息反制,銀行在央行戶口的資金將源源流出市面。特朗普一再向聯儲局施壓,喝止加息。聯儲局若然屈服,「錢益多而輕,物益少而貴」的通脹現象將重臨矣。子姑待之。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