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看武俠小說,在幻想中闖蕩江湖;人到中年,才明白江湖這麼近,那麼遠。武俠小說迷人之處,是迴避了金錢,跳出了時間。小說主角不須打工,只愛奇遇,確實脫離今天的現實,卻未嘗不符過去的現實。古代的窮人是風流的,像陶淵明,坐擁「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一邊歎「缾無儲粟」,一邊說「有酒盈樽」。武俠小說主角不事生產也能浪跡天涯,也許沒有我們想像中荒謬;倒是武俠小說中人,看見我們營役度日,到頭來只淪為時間的炮灰,才會感到不可思議。
在那個紙上江湖,非但金錢沒有角色,時間亦欠缺重量:高手越老,武功越高。反觀現實,金錢就是萬能,時間摧毀一切。不必練什麼絕世武功,只要有錢,你就能號令天下,但不論你如何呼風喚雨,終究敵不過時間那把殺豬刀。在小說和現實之間,江湖也許只有一個共通點:情義。
最近看了賈樟柯新片《江湖兒女》,沒有八十年代港產英雄片那種浪漫激情,但正好還原了現實的江湖面貌。故事橫跨十七年,從2001年的山西大同展開,結束於2018年,充分表現出時間的力量。趙濤飾演的巧巧,跟廖凡演的江湖大佬斌哥原是情侶,巧巧為救斌哥而入獄,出來後人事全非,只有她矢志不渝……導演說電影英文名本叫《Money and Love》,後改為《Ash is Purest White》。前者點出了男女主角的追求──斌哥重視金錢,巧巧嚮往愛情──但我更喜歡後者,呼應戲內巧巧一句意味深長的對白:「火山灰是最乾淨的。」火山灰經過高溫燃燒,所以潔淨,隱喻了在江湖歷盡滄桑,但仍然未能忘情的巧巧。雖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對某些人來說,江湖不是一個場所,而是一份情懷。只要你不甘心做現實的囚徒,勇於奔向不可測的遠方,腳踏窮山惡水,仰望日月星辰,你就是江湖中人了。然而這是多麼艱難的決定,多數人都不敢涉足險惡的江湖,甘於安穩的庸常,結局就只能像最後一幕的巧巧(那是全片我最喜歡的鏡頭)──被定格為閉路電視一團模糊的數碼影像,無聲地等待歲月的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