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第二個周日,經大橋香港口岸出入境旅客接近10.3萬人次。運房局長陳帆昨日見記者時對整體交通暢順、人流有序表示滿意,更笑騎騎說,政府原本預測要到2030年每日人流才會達到12萬。的確,陳帆在任上完成了高鐵、港珠澳大橋開通的政治任務,哪怕運房局被拆骨,其仕途亦無憂矣,自然可笑對東涌淪陷、橋頭經濟區落空,哪像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因妄議習近平,隨即被傳將中途去職。
只求完成任務 不計香港得失
高鐵、港珠澳大橋是關乎中港融合的重大工程,也是讓特區政府備受挑戰的政治任務。大橋通車初期,車流人流稀少,外界質疑政府誇大預測流量騙投資。當時,陳帆一邊辯解「任何大型基建開通初期,人流都會比較少」,一邊打定輸數,硬拗大型基建不是考慮回報,而是社會經濟效益。孰料,大橋通車10日就迎來人流高峯。陳帆當然不會說自己再次估錯數,不會說東涌淪陷的負面效益,懶理橋頭經濟區建議被束之高閣,懶理本地居民光復東涌的呼聲,那該是特首和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頭痕的事。
港珠澳大橋興建規劃落實之後,就有專家、團體建議充份利用佔地130公頃的口岸人工島,發展橋頭經濟。恒生管理學院的研究報告更提議發展港版奧蘭多,發揮大嶼山旅遊會展業的經濟群組效應。梁振英2014年施政報告曾提及橋頭經濟,但特區高官終究是把港珠澳大橋視為中港融合的政治工程,只求方便中國人流貨流,並未認真考慮對香港居民的影響、考慮化害為利發展橋頭經濟。
因此,中國客真的潮湧而至時,就只見個別商舖享有其利,多數居民要蒙受其害。本土派團體批評,政府話基建係方便港人返大陸,實際上是港人付鈔,最終是中國客佔香港便宜。這就是特區政府把大型基建當政治任務,只求完成,不計香港得失的結果。
如果說,東涌淪陷,苦了當地居民,那麼,陳帆權責範圍內另一安排,即機場巴士將全線延長至港珠澳大橋口岸,更可能苦了全香港人,出入機場的時間將大幅增加,機場員工的作息安排更會大受影響。雖有議員、媒體對此表示不滿和關注,但始終未見陳帆回應,莫非他另有高就,不用再理會B6車站搬遷或機場巴士線延長問題?
妄議習總犯忌 張建宗傳去職
巧合的是,有媒體報道,林鄭月娥有意在任期中段調整高層人事,張建宗最有可能被「換馬」。昨日在上海的林鄭回應,有關報道是揣測性的。但她同時主動確認,有空間分拆運房局。
官場異動,從來都是風聲先行。張建宗傳將中途去職,是因他「無論在政策制訂與協調統籌政府事務方面,都未有扮演重大角色」。然而,沒野心、不搶風頭的政務司司長,豈不是強勢的林鄭所需要的嗎?近似隱形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豈不是林鄭愛將?張建宗突傳被換馬,未知與近日他另一不利消息是否相關。
上月24日,張建宗到珠海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儀式開始前,他被傳媒問及主禮的習近平的致辭內容時說,相信會觸及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的發展。但是,習近平不只遲到,還只說了「我宣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12個字,引發各種猜測。張建宗事先張揚,對習近平致辭內容不論純屬個人猜測,或是事先獲知會,都犯了中共官場妄議中央、妄議習近平的大忌。如果林鄭月娥要向習近平一系示忠,就不能不重視這一細節,撤換張建宗、獎賞陳帆,勢在必行。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