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蝕40萬 開倉益讀者香港阿甘苦撐冷門書庫

半年蝕40萬 開倉益讀者
香港阿甘苦撐冷門書庫

【開卷有益】
【本報訊】在香港做文化事業,總被揶揄是做蝕本生意,代理港台書籍為主的出版及發行商「里人文化」亦然。捱了10年,里人近半年虧損近40萬──看着倉庫內近七萬本書籍叠得幾乎遮蔽天花板,老闆陳國華去年起也開始心灰意冷,年僅56歲的他已是白髮蒼蒼。不過,隨着本月起開倉清貨,始料不及的人流讓陳國華再次燃起鬥志,「我覺得有希望,香港仲願意接受我呢個儍瓜,我呢個『香港阿甘』」。
記者:陳芷昕

由本月1日起正式開始的「里人十周年紀念感恩祭」,以精選書籍一折起、超特價書2元一本的優惠開倉清貨。近千呎的空間彷彿是一個小型圖書館,書類繁多而專門──《中國史新論》、《離島婦聯志》、甚至是附有一堆小石頭的岩石研究專書……為數不多的反而是平日出現在主流書店的暢銷書籍。里人出版及發行的書大多偏門、小眾,只因陳國華堅持多年的一個信念,「我想讓好書有被看見嘅機會」。

這份堅持源於一次捧在掌心的感動。早期,陳國華多代理台灣書籍的發行,後來有同行結束營業,他看了看朋友發行的書籍,驚喜萬分,「我發現香港都有好多好靚嘅書!原來香港人好願意做好精美嘅書」。同時,台港兩地網紅作家冒起,產品質素參差,卻佔據主流書店當眼位置,看不過眼的陳國華終於按捺不住,「𠵱家雜草叢生,但市場上其實仲有好多好書。點解優秀嘅書,我哋唔能夠放喺書架?你唔推呢啲書出去,咁點去呢?」當時里人的收入尚算可觀,於是他決定出一分力,讓更多不被關注的好書走進書店。

代理港台書籍為主的「里人文化」近七萬本書囤積倉庫,面對業界寒冬,決定本月起開倉散貨。王子俊攝

開倉的消息成功吸引書迷光顧,令陳國華對生意重燃希望。

「如果你覺得係公正嘅,你驚啲乜呢?……如果你咁多包袱,樣樣嘢都咁退縮,就唔好做文化事業啦,不如去賣魚蛋啦。」

陳國華隨手拿起一本里人於今年6月發行的得意之作──由解剖學教授陳立基先生與攝影師陳的合作的人體標本攝影集《探》。他仔細摸着攝影集封面上黑白分明、凹凸有致的紋理,自豪地說:「銀色發光係表現人體肌肉,唔係亂咁設計。印刷廠又肯同佢癲,印到黑白好有層次,摸上去有凹凸,其實香港人做嘢係唔錯架,好前瞻……」他甚至特地把這本沉甸甸的書籍拿去台北讓行家朋友好好欣賞一番,「佢哋都驚訝,香港人咁花錢搞呢啲咁冷門嘅書,佢哋都出唔到呀!我作為香港人係好引以為傲」。

舉凡是值得閱讀的書,陳國華都會義不容辭,他不怕蝕本,更不怕政治打壓。四年前,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出版《香港民族論》,不少發行商因各種原因不肯接手,最終里人一力承擔。後來,書籍又遭特首梁振英公開點名批評,三中商不再入貨。眾人都被噤聲了,陳國華不怕嗎?「如果你覺得係公正嘅,你驚啲乜呢?充其量你唞吓涼囉。如果你咁多包袱,樣樣嘢都咁退縮,就唔好做文化事業啦,不如去賣魚蛋啦。」他說得理直氣壯:「香港咁自由嘅社會,一個學生作品都咁處理嘅話,係好唔應該。你話有問題,咁不如畀大家審視吓到底有乜問題。」陳國華並非「得個講字」,印完三版合共4,000本《香港民族論》,屢遭多間印刷廠拒絕翻印後,書籍才真正停產。在此之後,他又繼續發行《香港本土論述》。在文化人的世界,沒有禁忌、沒有紅線。

只是,滿腔熱血、無所畏懼 的陳國華,始終難抵台港書市的寒冬。十年間風起雲湧,台灣網絡書店博客來興起,令台灣連鎖書店接連倒閉。在這所剩無幾的市場上,不同出版社有如列強割據,企圖分一杯羹。重量不重質的出版致使書籍良莠不齊、題材重複,「連填色書都出二百本」,主理台灣書籍發行的里人因此深受打擊。

禍不單行,陳國華可謂四面楚歌。近年,香港三中商亦大幅減少採購里人代理的台港書籍,從過往每書購入100至150本,大減至30至40本,讓大手入書的陳國華大失預算。書店亦經常把書籍退回里人,甚至曾有讀者知道書籍正式上架,馬上到書店入手,卻苦尋無獲,因為書籍已瞬間被退回倉庫。對於書店「無情」相待,陳國華也只能無奈面對現實,「𠵱家租金又貴,書又太多,陳列空間細。在商言商,三中商一定會揀流行書,邊會理你高尚唔高尚?書店人第一句都係問:『邊啲好賣?』唔好賣咪退囉。」

里人的生意每下愈況,經營情況愈益嚴峻,「我幫一啲獨立出版嘅書籍發行完,可能一年都賣唔出30本,我連買一個飯盒嘅錢都掙唔到」。不過,令陳國華更痛苦的,是看着一大堆好書囤積在倉庫中苦無出路。「書嘅生命周期好短,好易泛黃、滋生塵蟎,擺倉三年就點都要處理咗佢。與其擺喺度耗損,不如推廣出去」。

直至去年,陳國華更感孤單,因為相伴多年的老員工逐一離去,只留下他一人面對倉庫內的七萬本書籍。他同任書業的太太更患上癌症,「佢成日叫我收工陪佢,因為佢覺得自己日子唔多」,有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苦苦守候里人十年,陳國華也快撐不下去,終冒起「收檔」念頭。終於在10月底,他在facebook公佈「十周年紀念感恩祭」,由11月1至12月22日起舉行開倉酬賓,半送半賣。他心想:如果情況未見改善,可能就要考慮清盤了。

「原來我唔係咁孤單」。陳國華本來盤算,倉庫位置偏僻,只有周末才會有人前來。怎料,在開倉首兩日的星期四和五,已吸引不少書迷「掃書」,甚至有上班族特地請假過來。「𠵱家咁樣,我覺得係有希望,香港仲願意接受我呢個儍瓜,我呢個『香港阿甘』。」陳國華繼續在書海中整理上架,雖已忙了半日,卻笑得擠出了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