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崩潰的武俠真相 - 馮睎乾

令人崩潰的武俠真相 - 馮睎乾

民國時代,聽說有年輕人看了《蜀山劍俠傳》,上山尋訪劍仙,一去不返。我相信是真的,更懷疑我前世就是那名笨蛋。會考那年,我迷上最卷帙浩瀚兼喋喋不休的還珠樓主小說,越看越興致勃勃行山。假如我是四川人,肯定頭也不回直奔青城;可惜我是香港人,只能在麥理浩徑尋仙。

三英二雲和小說中那些法寶,現實中當然沒有。心灰意冷,唯有退一萬億步,試圖在故紙堆尋覓武俠存在的證據。中國真有武俠嗎?當然有,只是一說出真相,恐怕會馬上令你崩潰。一日最衰都係司馬遷,他在〈遊俠列傳序〉開首語焉不詳,引了韓非子一句話:「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令後世很多人誤會,以為太史公、韓非子的意思是說:「俠」以武力違反國家禁令,是為民請命,伸張正義,誅鋤法律所不能制裁的奸邪小人。其實大錯特錯。

韓非子的話見於〈五蠹〉,原文數句是這樣的:「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禮之,此所以亂也。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犯禁者誅,而羣俠以私劍養。」單看「人主兼禮之」,已明白在韓非子筆下,儒生和俠士一樣,皆隸屬於君主。什麼叫「儒以文亂法」呢?韓非子是法家,這兒其實是非議儒家「道德治國論」──假如韓非子生於現代,很可能稱呼儒家為「儒撚」或「左膠」。孔子所謂「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即「以文亂法」之例(見梁啟雄《韓子淺解》)。

至於「俠以武犯禁」,千萬不要太多幻想,以為指「為國為民,儆惡懲奸」,韓非子的原意,其實指聽從當權者的指揮,執行暗殺任務。關鍵在那句「犯禁者誅,而羣俠以私劍養」,意思是:非法殺人者犯了禁,當誅,但羣俠因為有暗殺之功,反受人主所養。「私劍」的意思,見於韓非子的〈孤憤〉,他說法家之徒一旦得罪「當塗之人」(當權者),就會身陷險境:「其可以罪過誣者,以公法而誅之;其不可被以罪過者,以私劍而窮之。是明法術而逆主上者,不僇於吏誅,必死於私劍矣。」即是說:你得罪君主或有勢力人士,若他們能誣告你,便以公家的法律來誅戳你;若無法老屈你,便出動私家暗殺團(私劍)來買起你。韓非子既然說「羣俠以私劍養」,那麼「俠」的性質還不一清二楚嗎?

這類私劍團體,至清代尚存,大概雍正後才式微。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也寫武俠小說,有一部《技擊餘聞補》,但跟今天流行的武俠小說不同:錢基博寫的不是虛構故事(或至少他相信不是虛構),而是他耳聞目睹,鄉里相傳的武林事跡。在〈范龍友〉結尾,錢先生加了一條按語,解釋了中國「俠士」為什麼衰微:「及玄曄(即康熙)之世,允禩胤禛,奪嫡相猜,爭羅天下勇士自佐,異人劍客,履錯官廷。胤禛(即雍正)卒賴其力,干有天位,自以得之非正,心惎人知其陰,始也翦鋤非類,繼則猜戮同體,高張網羅,靡所不誅,而天下武力之士殆殲焉。」然則今天真的沒有「俠」嗎?

近年中國官場死得人多,主因當然是「抑鬱」,但有時也不能排除是「俠士」所為。有人,就一定有江湖;有皇帝,也自然有俠士。武俠小說雖然好看,但同時也粉飾了醜惡的現實。一書在手,人世間多少不平事,俱化為紙上的煙雲:我們滿足了幻想,宣洩了憤怒,卻忘了鋤強扶弱的英雄俠客,只是小說的虛構,而現實存在的「俠」,從來都是助紂為虐的強力部門。韓非子是二千多年前的人了,他的〈孤憤〉,今天讀來依然跟世界那麼息息相關,到底是《韓非子》這本書太現代,抑或中國從來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