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開通了,瞬間又「淪陷」了,論娛樂性和教育意義,實不下於「飯腳妹騙局」。前日不少人響應梁振英呼籲,紛紛試用大橋,不清楚有沒有看到珠西,但等巴士的時候,肯定見不到龍尾。所謂「一小時生活圈」,原來指「一小時排隊圈」。政府沒說謊,排隊是文明生活重要一環,市民的艱苦體驗,見證了「一小時生活圈」的偉大落實,應該熱烈慶賀。
有這樣易呃的人,政府若不騙你,就辜負了普及教育的意義。教育很奇怪,最要緊的東西永遠不教,例如:怎樣分辨謊言呢?謊言跟排隊一樣,都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時只有從「測謊」的角度,我們才能理解某些學科的精髓。例如歷史科,最應該學習的不是死資料,而是從字裏行間分析史書有否說謊、何以說謊、怎樣說謊。假如一個社會的教育重點是測謊,考試評估的是辨析謊話的能力,大眾就不易被愚弄了。但哪個政府會容許這種教育呢?
我們對謊言的認知,少得可憐。你也許以為,說謊的特徵是面紅耳熱、手心冒汗、左顧右盼或支吾以對,但據專家研究,大話精往往不介意直瞪着你,也不會比講真話的人更緊張(甚至可能更輕鬆)。想知一個人是否說謊,你要花點心思部署,該先問些不必說謊的問題,留意對方的語句長度和說話節奏,然後突如其來問敏感問題,觀察當中的細微變化:這時候他的句子往往比平時短,且缺乏具體細節。
話雖如此,但我身為普及教育的羔羊,也得承認自己講就兇狠,實際上也無力打假。昨天路過一間麵包小店,舊式經營,老闆會站在玻璃櫃後為客人夾麵包。內子見櫃中有小紙牌寫「牛角包」,覺得在這類老店比較少見,想試一試,卻看不見牛角包,唯有弱弱問老闆一句。老闆立即指着螺旋餐包說:「呢個咪牛角包囉,係個樣唔似啫。」OK,you win!內子既開口問了,不好意思不買,照樣買下這個古惑的牛角包。吃了幾啖,我們都笑了,由內到外再去返內,當然就是100%螺旋餐包。要分辨謊言不難,但說到底,我們真的很介意謊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