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看着劇情發展,一面暗問銀幕上明顯長得身材不高、四肢不修長、甚至矮小肥妹仔;是Gaga?
一度形象百變Gaga、退下濃抹化妝品並先聲奪人裝扮、竟然如此平庸?
不重要、縱使她的鼻子沒芭芭拉史翠珊佔了面部空間30%般巨大,也與瑪利亞卡拉絲的鼻子尺寸有一定距離;可異常震撼歌聲一出,外表、身材全部次要,唱得真好!
是巴利谷巴本人嗎?
還是單單自導、自編,主角怎會是他本尊?絕非演繹角色不到家,而是男主角神采飛揚,臉孔、身形、氣場吸引無限;要批評?太靚!
與長期煙、酒、毒癮燃燒,理應頹廢得要命殘樣不吻合。
以上各項表現的衝突,都可以原諒。唯一一點,叫易妒忌的人深心痕癢;銀幕上在過氣中的歌手,未免唱得太精彩、太漂亮!
朋友堆裏未必人人專家;全靠專家撐場?執笠啦,啲電影公司!
他們都是深愛電影,沈迷映畫女神男神,支撐電影大業蓬勃眾生;未必百分百為Gaga洗盡鉛華、放低面具的演繹拜倒,卻為谷巴全情投入、有型有聲的表現擊掌。
原來並非唱家班,開麥拉前,用了一年時間將歌藝、結他技巧苦練,成績有目共睹,雖則電影拍攝分景分段,不少過眼不過一、兩分鐘,數十秒,甚少整隻歌唱完,然而對他歌唱表現幾乎一面倒的讚賞背後,怎可能缺乏真功夫?
歌而優則唱、容易。
歌而優則演、極難!
誰都可以給你列出水蛇春般長,歌手轉型兼任演員且特大成功的例子:芭芭拉史翠珊、茱地嘉蘭、大衛寶兒、梅艷芳、張國榮、山口百惠……甚至張學友、徐小鳳。
能演、又能唱,兼唱得出色,你來給我數;奧斯卡法國影后Marion是極大異數,演繹Edith Piaf之前識者不多,可是唱家班?沒聽說過。可有幕後代唱?也沒人渲染。她得獎,觀眾我們照單全收,深信無疑「翻生Piaf」。
演戲紅了,才讓人發現歌唱了得?
剛剛去世,岳華先生;可惜只在成名作「大醉俠」露過一手,當歌手地位不及演員的世代未再使用,浪費了上海生長原籍廣東大俠歌唱科班出身的料子。張艾嘉演、導俱佳,唱亦出色,一首「因為寂寞」讓我一迷不願醒,罔顧餐桌禮儀,十多年前蕭芳芳生日宴上,不禁帶同唱片,求她簽名。
偶爾在電影中讓歌聲露面,還有米雪菲花,《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深情演繹Never Forget聽得觀眾在漆黑影院中如醉如癡。
千古不移,歌手容易變身演員,早於歌唱生涯中鍛鍊,潛移默化,每唱一首歌,猶如演戲將歌曲演繹;有幸上台或水銀燈下演戲的機會來了,怎不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