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高中籃球精英新「錢」路 - 喬靖夫

MONDAY:高中籃球精英新「錢」路 - 喬靖夫

NBA早前提出了一項新計劃,將在2019-20球季開始,向高中籃球的精英畢業生提供一種「特選合約」(selected contract),邀請他們以一年12.5萬美元季薪加入G-League發展聯盟,將成為大學籃球以外一條新路徑。

由於NBA的最低選秀年齡是19歲,這些早具職業球星潛質的頂尖高中生都有一年「等待期」,大多會依傳統之路接受一線大學招手,在NCAA舞台曝光一季再匆匆往NBA「搵真銀」,俗稱one-and-done。然而NCAA嚴格規定大學球員必須全業餘,好些來自低下層家庭的學生生活困苦,同時卻在為NCAA和學校賺取數以千萬計收入,矛盾至極。這利益落差自然造成「黑市」,一些大學球隊以檯底金錢物質來招募新星,近期FBI就調查出大規模醜聞。NBA這個新政策多少也是回應這醜聞而推出。

12.5萬跟NBA薪金相比好像很少,卻已是發展聯盟正常薪酬3.5萬美元的幾倍,而且這些高中明星在網絡時代人氣極高,社交媒體的粉絲數以十萬百萬計,他們可以自由簽訂球鞋等代言合約,在未進NBA前就大大解決家庭經濟問題。此計劃提出,這些球員將獲得各種NBA級數的訓練支援,能提早適應職業籃球的強度和氛圍。

然而我對這條新路的成效頗有疑問。目前未知執行細節,但G-League球隊都各附屬於NBA球隊,這些高中精英要如何分配呢?例如某發展聯盟球隊得到一個明日之星,但他將來根本不可能被母會選到,球隊真會悉心栽培,為他人作嫁衣裳嗎?發展聯盟滿是一堆正在努力打拼、求取NBA入場券的較資深球員,面對這些拿着幾倍薪金「空降」而來的後生,恐怕也不會友善到那裏。這些因素,再加上G-League本來就幾乎沒人看,這批新星若要爭取表現和曝光,以獲得較高選秀名次,這條路未必是個好選擇,金錢誘因亦不一定足以蓋過上述缺點。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