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評論版於十月二十日發表這篇文章,相信中聯辦監控本港新聞的負責人,看後一定大為不悅。科大教授,國際著名的中國專家David Zweig(崔大偉)批評習近平操諸過急,急於求功,招美國所忌。另一位亞洲記者Adnan Aamir則指出中國在巴基斯坦投資開發的「中巴經濟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遇上暗湧。這位Aamir先生是巴基斯坦人,長期報導及研究巴基斯坦政治經濟安全及中國在巴基斯坦諸議題,對中巴經濟走廊自然有第一手的認識。
據他的描述,中國啟動「一帶一路」,因巴基斯坦前政府與中國關係密切,雙方關係極好,中國提出的建設計劃,巴國前總理沙里夫幾乎有求必應,像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由中國貸款,中國工程公司承包,條件和內容都沒有公開,只知道投資總值六百二十億美元,數目大得嚇人,涵蓋455項基建項目,沙里夫政府宣稱這是振興巴國經濟的大動力。可是今年的選舉中,沙里夫下台,新總理Imran Khan一上任便宣佈將各項建設大計重新檢視,有必要縮小投資規模,與馬來西亞老人馬哈蒂大選獲勝後的做法,如出一轍。
不檢視還好,新政府一查,便立即發現,中巴經濟走廊大計中之電力及交通項目,中國已借給巴基斯坦二百六十億至三百億美元,但巴基斯坦經濟系體系收不到一文錢。卻原來,貸款由中資銀行發出,直接存入項目承建公司(當然是中資)的銀行戶口(當然是在中資銀行),承建商用這些錢向中國買入器材物料用於巴基斯坦項目,會計上,則是中國向巴基斯坦批出貸款,代為支付各項費用。新政府憤怒之餘,邀請沙特阿拉伯政府派人到巴基斯坦商討投資,抗衡中國,但沙特暫時自顧不暇,還沒答應。巴基斯坦政府急了,眼見中國巨額貸款口惠而實不至,不流入巴國,外匯儲備不足,於是向IMF(國際貨幣組織)求援,伸手借錢150億美元。IMF不是不借,但先決條件是巴基斯坦必須為中巴走廊提供絕對透明度,所有借貸條件及財務資料必須公開,前政府視之為國家機密的中巴協議,內裏不知有甚麼隱蔽「不平等條件」,一旦公開,可能製造一場巴基斯坦政治風暴,怎麼辦?Imran Khan在十一月初訪問北京,與中國政府商議,如大家談不成,中巴經濟走廊恐怕要停擺,中國的一帶一路大計將受嚴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