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光緒皇帝? - 沈西城

誰殺了光緒皇帝? - 沈西城

大多數學者談光緒之死,莫不指跟慈禧太后有關,甚而說是慈禧下的毒手,果然其乎?太后不喜光緒,人人皆知,尤其戊戌政變後,母子正式破臉,帝被囚瀛台,不見天日。起初嘛,慈禧確有加害光緒之心,二十四年曾遣人以玻璃粉撒於粥裏,賜給光緒,福大命大,居然不死。翌年又欲立載漪之子溥雋為大阿哥,洋人反對,慈禧不敢妄動。後庚子拳匪之亂起,四奔出外,身歷險境,不由說出「不意為皇帝所笑」的晦氣說話來,雖仍囚光緒,已淡去置諸死地之念,竟在病重時,痛下殺手,不能不教人有所懷疑。溥儀在他的《我的前半生》裏說過「光緒非慈禧所殺,係袁世凱所殺。」所言較接近事實,卻未作具體說明。真相如何?不妨根據手邊資料,略作推斷。前文有述,康有為稱「帝毒弒於袁世凱之手」, 此說跟溥儀皇所言不謀而合。讀過清史的人都知道戊戌維新,光緒一派乞請袁世凱臂助。袁老奸巨猾,表面應承,內心盤算,衡量兩派實力,維新派實不如保守派,遂密告於慈禧以自保,促使光緒被囚、珍妃投井。一片離魂,夕陽遙夢成煙,光緒悲慟欲絕。若然慈禧先死,光緒龍返,其處境之危,不言而喻,因此不得不先殺光緒。

除了袁世凱,另有一人也是嚇得半死,便是李蓮英,跟光緒本無大仇,卻是親手推珍妃落井之人,光緒豈會不恨他入骨?一旦復起,自無倖免,且會禍及家奴,九族皆誅。於是有了袁的同樣想法:「光緒必須先死於慈禧。」可要殺光緒,哪有這麼容易?袁世凱想到心爛肺枯,仍無良計,直急如鑊上螞蚱。就在這時候,身邊謀士設籌了一策。袁世凱一聽,心頭大石登的落地。獻計者乃「楊門八虎」中人稱五爺的楊士琦。楊氏兄弟八人,即士燮、士驤、士晟,士普、士琦、士鈞、士驄、士銓、一家都跟袁世凱過從甚密,老二士驤出任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便是袁力保。楊五爺官不過四品,卻是深層多計。高拜石先生說他「 外表沉默寡言,內裏縱橫奇詭,陰險異常,狡詐百出。」端是一個口蜜腹劍的人,袁視為心腹,常密議大事。楊士琦早看透光緒不死,袁世凱難保地位,禍起蕭牆,自己一家亦會有殺身之劫,因此力主光緒絕不能後慈禧而死。如何殺光緒?楊士琦經過一番苦思,終得一計。他認識一位京城洋醫生,手上有一種毒藥(現經證實是砷),無色無味,卻是毒性奇烈,被毒者,入口不難過,死後絕無顯著痕跡,不像砒霜,吃了七竅流血,教人一看就知端倪,於是花一筆銀子,從洋醫生手上買了下來。有了藥,誰去投?想來想去,最好人選便是李蓮英,只有他能走近光緒身邊。

李初時推搪,楊嚇他道:「李公公:你不在這時下手,過了兩天太后去了,嘿嘿……有幾個腦袋?」一言驚醒李蓮英,於是鐵了心,遵五爺囑咐,拿了毒藥,照份量,把藥分了三次,放進送去瀛台的湯水裏。兩三天工夫,就把短命的光緒弄得神衰面黑,氣竭身瘦,弱不禁風,於是「吐血腹痛」、「瞪目指口」,太醫們不懂西藥,遂以為是「肝風動」,或「意欲得食」,只有西醫屈桂庭懷疑驟然腹痛可怪,怕事,不敢明言。未幾,毒發,龍馭升天矣。相隔一個晚上,翌日慈禧也就病篤賓天。李蓮英膽怯,怕帝屍露惡相,趁隆裕太后奔喪去時,匆匆將光緒成殮。因此光緒之死,主謀實為袁世凱,獻計者便是楊士琦,而由李蓮英親手下的毒。慈禧不幸背了百年黑鑊,至此也該廓清了吧!清朝遺老王國維悼清亡詩云:「鷺飛今作客,龍亢昔乖乾。」哀帝早去,神龍無蹤。敢問:國已腐,有何可悲?

附記:此文屬個人推測,並非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