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場外運動員」的自白 - 伍家謙

SUNDAY:「場外運動員」的自白 - 伍家謙

新聞片段或圖片是否精采,往往視乎能否捕捉事情發生一刻,而以此角度判斷的話,體育新聞的價值就非常高。引用恩師伍晃榮的講法,體育新聞是少數能「預知」發生的新聞類別:誰人出賽、那支隊伍會登場早就知道,比賽時間和地點亦早在賽程中寫得清清楚楚;如此情況下要做出比別人出色的報道,就很大程度要視乎拍攝者的功力了。

小弟於香港電台電視部主持的節目《日常8點半》,近日以體育新聞工作者作主題,拍攝了好幾位同行的工作情況,其中資深運動攝影師程詩詠(Brian、圖)的訪問就令我感受非常深。多年來在採訪場合,總見Brian揹着長短鏡頭,外加背囊拖篋一大堆的在左跑右跑拍攝;現場工作辛苦不在話下,訪問中提到的前期後期準備工夫,就更加令人佩服:為了追求完美效果,光是等待合適天氣就等上幾個月;採訪時任誰都想搶佔最佳位置,他就堅持「沒有最佳的位置,只有在自己的位置拍出最佳的圖片」,結果許多獨有的照片亦真的在這情況下拍出來。

曾聽過有人說體育新聞「好易做」,運動相片「好易影」,原因是拍攝對象本身充滿動態,容易產生精采畫面。或許精采畫面易得,但對細節的追求和執着,那就是經驗和心思的體現,亦由此區分專業和非專業;動作以外,背景會否太雜亂影響構圖?相片中主題外的其他東西能否配合想交代的故事?都要考慮。

Brian於訪問中笑稱自己是「手指運動員」,因他在運動場內只有手指按動快門,我說,我們體育傳媒工作者都是「場外運動員」。或許有人認為體育欠缺價值沒有貢獻,但他們置身場內,永遠專業認真地在自己的賽場力拼。向這班場外運動員致敬。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