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阿利桑拿州六歲小童泰迪,父母為他辦第一次生日會,邀請了學校三十二位同學來參加。餐廳食物、生日蛋糕都訂好,小同學卻一個也沒到。泰迪坐在一張擺滿了披薩的長桌邊枯等,眼神困惑而失望。
他滿懷希望有許多小同學替他唱生日歌,卻不明白這個世界為何如此冷酷。他的母親將場景拍下放在社交媒體,沉默抗議。
引起美國輿情譁然:六歲小孩備受如此羞辱,此事一生記住,教他長大如何面對世界。也有網民嘲諷:想不到年紀小小,人緣差劣,請客就是沒人肯來,該自我檢討。
還有人指出:家長過份溺愛,為小孩慶祝生日,為何要在餐廳擺成人的排場,活該。
但是即使過份奢華,也是父母的決定,與一名六歲小孩無關。這個年紀,讀小學一年級,也不是學習培養所謂「人緣」的時候。父母沒有害兒子,只是向這三十二個小孩,寄出邀請,對方來與不來,應該及早答覆。若說了到,當須履約。若都說不來,生日會可以省卻。怪責小孩「人緣」差劣,不如說同學的家長不懂禮數。
該小孩太早嚐到了羞辱的滋味。
人生是充滿羞辱的。對待羞辱,要懂得如何報復。低等動物無端尋釁,只須全不理睬。日本人何曾答理過鄰國網民之叫陣喧罵?
然而六歲的年齡,同輩最多只有當面叫花名或打人的欺凌,卻無泰迪蒙受的如此內在的羞辱,此為這件小事之災難所在。魯迅記述童年欺凌幼弟,撕毀其鍾愛的風箏,此後疚揣不安。長大後向弟弟道歉,弟弟說此事忘記了。這一篇是魯迅最佳的散文。
小澤征爾年輕時去美國學指揮,師從伯恩斯坦。其時學到了臨場帶動樂團,即興發揮,用指揮棒製造一場風暴,將樂團扯進去。小澤將這套風格帶回國,指揮NHK交響樂團,輕視綵排,時時遲到,演奏的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出台之日,全團臨場杯葛。小澤走進音樂廳,孤伶伶台上無一人,觀眾席上無一人。
此即著名的「小澤中伏遭辱事件」。小澤征爾報復,即與NHK之對家日本國家交響樂團合作,並回流美國,從此統治(Ruled)波士頓交響樂團凡二十九年。
這個無辜的小孩令人心傷,該如何告訴他小澤征爾復仇的故事?用功讀書、爭氣,將來,Be somebody,到你三十六歲那年,慶祝生日,令當年都缺席的那幫小朋友人人緊張打聽:你收到請柬嗎?然後,若無其事,只裝作通通都忘記了,笑着與這伙六歲那年沒有到場的粉絲一起補吹生日蛋糕的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