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聲稱美國考慮退出1987年列根總統和哥爾巴喬夫主席簽訂的「美俄中程核導彈條約」,令莫斯科震怒,警告美國退出條約,後果嚴重,十分危險。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保頓是著名鷹派,主張強硬對付中國、俄羅斯,一向反對武器限制,認為這類條約綁着美國雙手,讓俄羅斯不斷「出千」,而且中國並不受武器條約管制已大力發展中程導彈可由中國射至關島,對美國大為不利。
特朗普顯然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美俄早已互相知道虛實,退出條約不會對美國有害,反之,退出後,美國可自由發展中程導彈,與中國展開軍備競賽,這才是特朗普的最大目的。貿易關稅只是前哨戰,限制科技輸往中國是陣地戰,之後展開軍備競賽,就變成立體戰,全面開火了。列根總統時期,聲稱開發星球大戰武器,嚇怕了蘇聯,全力與美國競賽,於是強了軍備,害了民生,最後遇上89年「蘇東波」,蘇聯解體,東歐全面解放投向西方,這一場蘇維埃共產主義慘敗,普京是不會忘記的。
假如美國與中國來一次類似的導彈軍備競賽,習近平如何應付?中南海和一眾北京國師有否藉此問題反思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的強硬政策,是否對頭?
南華早報評論版於10月20日發表了三篇對中國不利的文章,馬雲看了或會心跳,覺得還是盡快退休好。科技大學崔大偉教授(David Zweig)是中國專家,長期研究中國政治經濟,1983年取得密芝根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曾到北京及南京唸書訪問,通曉中文。崔大偉教授在南早的文章,題為Too Much Too Soon,指鄧小平訓導「韜光養晦」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至理名言,中國還沒到可以挑戰美國的時刻,在國際上保持低調,勿招人忌,悶聲發大財是治國良方。但習近平近年來忍不住了,急切求成,接踵推出中國製造2025與一帶一路大計,又適逢特朗普上台,主張美國優先,難忍中國企圖挑戰,於是引發了如今的風波,從制裁中興開始,美國試探到中國數碼科技的虛實,如鯊魚聞到血腥味,一於限制科技技術輸出,就是針對中國弱點的攻擊。崔大偉教授認為中國假如再等候十年才在國際發功,目前便不會陷入尷尬局面。習派人士肯定不會同意崔大偉之言,因習主席要立下傳世功勳,只爭朝夕,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