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籃地北:小球風去到極點中鋒強勢回歸 - 仙道彬

天籃地北:小球風去到極點
中鋒強勢回歸 - 仙道彬

這幾年的籃球風潮一直在變,勇士本來是先驅,他們這支「跳投隊」破天荒贏得總冠軍後,在聯盟帶來不少影響,其他球隊爭相效法,也令高佬被迫投身其中,幾乎個個也要有三分射程,才能生存。有時我們見到連麥伊(JaVale McGee)也要打到三分線,真不明白究竟是幫了他還是害了他。

上星期與Peter及阿勤做完節目,談到大數據對球賽的影響。其實不止NBA,北美四大運動都用上大量數據分析,如棒球MLB,當數據顯示打擊者多數擊向場區左邊,那無論內野或外野手都會向左邊靠攏。至於NBA,走在最前的當然是火箭隊的Moneyball,為何Melo入完漂亮的long two要講對不起?因為在大數據中,這是成功率低的得分手段,三分和上籃博and 1,才是得分效率及成功率最高的方法。

每一支球隊體系都有不同的強弱之處,數據本來源於球隊的資料搜集,找出對手的習慣來分析,但當一切都跟隨同一方向,整個聯盟就不會再百花齊放,因為教練都不敢逆數據意思,於是高佬都拉出去射三分以讓隊友有更多入楔空間;爆籃少之又少。三分球也成了比賽最重要的一部份,大家都用同樣的方法組軍,或者強迫旗下的球員轉型。

勇士好睇,火箭也好睇,但30支球隊入面,有十幾隊都是偽勇士或偽火箭,那就成了睇波的災難,尤其是經過百花齊放的90年代籃球,有跑轟、有死守、有early offense、有三分,這才能百貨應百客,滿足不同球迷。也許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籃球的戰術體系,總會隨住年代而改變,奧尼爾(Shaquille O'Neal)上個月說過,如他生於這個年代,可以不靠罰球也能場場50分。

巨無霸的說話當然有其說服力,因為他與Hakeem Olajuwon一樣,在90年代的中鋒+射手體系都如魚得水,也足夠擊敗大部份對手。近期在勇士的比賽中,也見到就算他們的「小球陣」換防多好,KD和祖蒙特格連(Draymond Green)也守不住籃下,因為對方的真高佬不斷進擊籃底,而找來吉辛斯(DeMarcus Cousins),也極可能是Steve Kerr的重要一步;當鬥快鬥準敵不過勇士,其他球隊就會想方法,傳統籃球一吋長一吋強的智慧,就有希望重現。

日前金塊贏勇士的比賽,祖傑(Nikola Jokic)就扮演了重要角色,23分、11個籃板及6次助攻,有點如當年沙邦尼斯(Arvydas Sabonis)在禁區擠出位置,然後待包夾來到,傳予走空的隊友;這種傳統中鋒打法,不代表Jokic沒有遠射,但他每每能選擇對球隊最有利的方式,這才是最重要的一環。太多高佬動不動就變成三分射手,可是無論保護禁區或基本的進攻技巧都做不好,結果令全隊進攻異常單調,既無效率,球迷也無癮,最重要是有些高佬根本不適合這打法,那何必勉強?

我不介意睇勇士和火箭,但當整個聯盟有三分二的球隊都是同一打法,就算Adam Silver為了票房不斷修改規則,有利進攻,仍然太沉悶;高佬射三分可以,但在禁區內的打法真的過時了嗎?看各隊的打法,中鋒這名詞要消失,還是嫌太早,預計他們會將進攻比重重新放回禁區,如此才能平衡整體的火力,不致蠶食了後衞的空間。

仙道彬
熱愛睇波,更愛落場打波
http://www.facebook.com/sendoh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