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港聞版上大字標題「新智能身份證中年壯年先換領」。
看了這個標題,以為輪到自己換新身份證了,但再看內文,首批換領新身份證的,是出生於1985年至1986年的人。85年86年出生的人,不過三十多歲,已經是中年、壯年了?想來因此而受打擊刺激的香港人,可從中環排隊到北角。
根據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為世界人口劃分的年齡標準,0-17歲為「未成年人」,18-65歲為「青年人」,66-79歲為「中年人」,80-99歲為「老年人」,10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這個最新的年齡段劃分,把「青年人」群體大大開闊了,人要活到66歲才算進入中年,以後香港人65歲享受的什麼乘車2元優惠,實在是「中年津貼」。在這樣的標準下,1985年出生的人,你稱他中年人,他不去撞牆,也會跟你拚命呀!
社會人口老化,人倒是越活越年輕了。從前五十歲的人已是老太爺,做五十大壽都拄枴杖了。江湖大哥混得好,到了五十歲可以金盆洗手,從此修心養性。那時候,誰能料到,有朝一日,六十五歲之前全是青春期?從前人活到六十多歲不錯了,七十已是「古來稀」,死了靈堂上要點紅蠟燭,以示「福壽全歸」,但到了今天,殯儀館裏多少「英年早逝」。前兩天還有朋友說如今醫學昌明,人可以活到120歲,我說千萬不要,因為我怕活久了彈盡糧絕,洗完手的金盆也忘了放哪裏去了,95歲還要出去重新見工,貪得意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