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10月12日接受FOX電視台《周日新聞》節目主持華萊士採訪,成了大新聞。華萊士問:「你清楚特朗普總統在貿易問題上聽誰的意見?是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財長姆欽這樣的溫和派,還是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這樣的強硬派?」崔天凱回答不出,被華萊士當場懟了:「你不清楚?我認為,向北京報告美國總統聽信誰的話,這顯然是你作為中國大使的份內事。」中國人當然理解崔天凱的苦衷,他的回答首先要和北京的「一錘定音」一致,根本沒有「將在外」的自主權。崔天凱對華萊士表達對中美貿易戰的困惑,也正是習近平的困惑。
困惑,換言之就是「找不着北」。這基於習近平對特朗普、對貿易戰的一系列誤判。誤判之一:以為特朗普就是個商人,就是想多要錢;而在掠奪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議題上不給美國任何選擇。全世界都看到正是習近平6月21日對來自歐美跨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要對特朗普6月15日決定對中國500億商品增加關稅「以牙還牙」,使得數個回合的北京、華盛頓談判破局,徹底點燃了貿易戰火。
這惹得溫和派的庫德洛公開講,儘管劉鶴希望停止美中貿易爭端,但習近平拒絕就中國強迫技術轉讓和其他不公平貿易政策做出改變,「習主席不希望眼下達成交易、他阻止了遊戲的進行」。
誤判之二:押寶美國的中期選舉,認為民主黨將大敗共和黨,希望美國變天。閉眼不見對華政策已是美國黨派的共識,更不想民主黨贏不了怎麽辦?蠢之又蠢的行動是,9月23日英文官媒《中國日報》在傳統共和黨的「票倉」艾奧瓦州《得梅因紀事報》上付費加入四頁廣告,以〈貿易糾紛:總統愚蠢之果〉為題,攻擊特朗普執意要打貿易戰,會讓艾奧瓦州農民損失慘重。這種公然干涉美國中選的行為,不但給特朗普在推特和聯大發言提供證據,還讓習近平的老朋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在《得梅因紀事報》發表文章,指摘中國政府利用美國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散發宣傳,並對中國不公平貿易和經濟政策提出嚴厲批評。大使正好是該州的前州長。
企圖讓中國人民承受貿易戰的代價,是習近平在貿易戰中的第三個重大誤判,也是最重要的誤判。他一切政策、對策的出台從不考慮人民。相反彭斯在哈德遜研究所的演講,歷數中共極權政權的20餘樁罪行,不僅是從美國人民的利益出發,也是從中國人民的利益出發,獲得中國人民強烈贊同,中國網民對美國大使館網頁潮水般的跟帖就是證據。
須糾正對貿易戰的誤判
彭斯演講的意義是劃時代的、是世界性的。據《南華早報》報道,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對中國還是美國是世界領袖問題,亞洲人壓倒性地選擇了美國,73%的亞洲受訪者支持美國,僅有12%傾向中國。包括德國、加拿大、巴西等在內的25個國家,僅有阿根廷與突尼斯兩個國家支持中國擔任世界領袖。
從來有「包打天下、指點江山」情懷的中國紅二代,今年非常沉寂,微信群幾乎無人發帖。但是彭斯演講之後,有兩個人站出來,一個是因質疑「黨媒姓黨」遭黨紀處分的任志強,公開發表視頻批評習近平貿易戰中「加大自己的長城,跟鄧小平提倡改革開放背道而馳」。另一個是中信前董事長孔丹,他提出在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的情況下,國企應加快市場化改革。
「春江水暖鴨先知」,反過來「冬江水寒」也一樣。當G20特習會成為可能的情況下,經濟官僚已經先動起來,央行行長易綱15日在2018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坦誠貿易磨擦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下行風險巨大。他說:「下一步,為解決中國經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我們將加快國內改革對外開放,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並考慮以『競爭中性』原則對待國有企業。我們將大力促進服務部門的對外開放,包括金融業對外開放。」也許,這就是中國將「重大讓步」的部份內容。
對於可能舉行的G20習特會,習近平必須糾正對貿易戰認識的三個誤區,這需要惡補市場經濟常識,只有打開腦殼,才能找到正北,才能不辱使命。
呂月
中國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