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台灣小學功課實錄

【有個台灣家】台灣小學功課實錄

【有個台灣家】
「你會想返香港住嗎?」在車上我隨口地問King Kong哥哥。

「唔要!」想不到他斬釘截鐵地回覆我,我好奇地追問下去。
「返香港日日要做咁多功課,我唔要!」想不到沒有體驗過在香港讀小學的哥哥,單單只是聽了他在香港舊同學仔的分享,就已經聞風喪膽!
回想起當年我們最初萌起移民的念頭,就是因為我們和孩子在香港參觀附近的小學,在課室中和那些小一孩子一起上堂,我和King Kong爸爸也快要睡着了,看着他們小小的年紀,便要面對刻板的教學內容、一大堆抄寫式的作業,我們都知道這些不是我們想要的。孩子年紀還小不懂拒絕,不知道不合理的要求要表達出來,但連我們做父母都覺得「頂唔順」的東西,我們只好帶孩子轉身離開。
King Kong哥哥來到台灣讀體制外的主題式創意小學,剛上小一的他,也開始要面對「功課」!每天放學後,他都會主動把功課拿出來快速完成,其實所謂的功課就是用圖畫記錄每天上學深刻的事情,這份「畫公仔」的功課也是有要求的,老師慢慢要求孩子把圖畫畫得更仔細,要記錄當天那事件的背景、時、地、人,老師也特別叮囑家長們不需幫助或陪伴孩子做功課,讓他們培養自己的功課自己能完成的概念和責任感。除了畫畫功課外,台灣的小學生還需要開始學注音,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我們對注音一竅不通,我們就索性和孩子一起在網上找資源邊讀邊學,這大概就是他們小一每天所需要面對的功課,他們也沒有默書和考試測驗,因為學校實行主題式教學,哥哥小一下學期的學習主題是木匠家,所以除了學拼音、英文堂和游水堂外,這班小學雞每天都是沉醉在木工創作的探索上,回家後都是跟我興奮地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如用各種砂紙磨木頭的不同效果、各種黏貼木頭膠水的特性、切割木頭的機器和工具。這個的學習重點不在於那塊木頭,而是一個讓小孩發揮創意和探索的學習過程。
孩子在小一的課程就開始有更多的戶外學習體驗,上星期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了台中兩天一夜,參觀木工場、國立科學博物館等,就是為了把學做小木匠的知識,變成第一身的學習經驗。
或許在很多家長眼中,在這裏的「功課」根本說不上是功課,這是荒廢光陰的先甜後苦,還是給孩子一個快樂滿足的童年,其實都沒有誰對誰錯,只是一種選擇和信念。移民來台灣,我們就是為了那種「連爸媽也想去上學」的學習環境,或許也就是一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的概念吧!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