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填區獨白:林鄭何以燃點希望?(楊懷康) - 楊懷康

堆填區獨白:林鄭何以燃點希望?(楊懷康) - 楊懷康

林鄭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以「堅定前行 燃點希望」為題,包羅250項新措施。精心炮製,民調顯示市民可不受落,給她打了個48分,即是不合格。她自打圓場稱此乃意料中事。明知而故犯,「堅定前行」而已,又豈「燃點希望」哉!
非但無「燃點希望」之效,讓本報的馮晞乾說來,花5,000億元公帑造1,700公頃的人工島,是燃燒庫房。這個李碧華筆底的「慘不忍島」要14年後方能入伙,既不能解21萬劏房戶燃眉之急,亦紓緩不了達30萬戶之眾的公屋輪候冊,只招來環保分子「逆天而行」的聲討。難怪《信報》的高天佑指這份《施政報告》何止肥佬,簡直「辣㷫全村人」。
辣㷫全村人之餘更是犯上。江澤民不是許諾「香港的明天更好」嗎?過渡21年後,竟要林鄭「迎難而上」、「燃點希望」,那到底又是甚麼意思?還不是曲筆拆穿國家領導人假、大、空,噏得出就噏?哪怕犯上亦要出手「燃點希望」,當下香港是何境況,你懂的。林鄭可是合適人選?恐怕不是。
未變相驅逐馬凱前,她帶另一位《金融時報》記者參觀官邸,洩露「天機」:樓上住所複製了特首辦的辦公室,讓她在家中亦能繼續沒完沒了的工作。她告知記者,批閱文件乃其減壓之道。本地傳媒無緣見識她的家居辦公室,卻屢屢聽她傾訴閨密:其良人林兆波不滿她一天工作16、17小時。「佢有幾晚話我黐線㗎,話『兩點幾喇喂老婆!』」閨房冷落的林生如何看待其250項新猷?「今後更少時間陪佢。」
比7-11董建華更7-11的工作狂,其250項新猷之一是延長10個星期的法定產假至14個星期,「讓媽媽有更多時間陪伴和照顧初生嬰兒」。政府以身作則,讓所有女性政府僱員即時受惠。特府之首卻有假唔放,犧牲家庭,甚至良人呼之不上床,此番修為到底給出了名工時長的香港人樹立個甚麼榜樣?西諺有云,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工作之外別無情趣的工蟻,有能耐為有返工冇放工的香港人燃點希望?不能吧。
列根在1967年出任加州州長。到下午5時,即叫下屬收工返歸陪家人,親身演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緩急優次。他自嘲慵懶:「工夫無疑做唔死人,但我諗:博唔過箒。」(It's true hard work never killed anyone, but I figure, why take the chance?)他當總統那八年美國人最是滿懷希望。郭伯偉奠定繁榮香港經濟的基礎,他不居功,反以「懶骨頭」(I was just plain lazy)以自況。他在位之時,獅子山下,家家戶戶,將安將樂,憧憬未來。那才叫燃點希望吧。
反觀林鄭,再三張揚自己一天工作16、17小時,在《施政報告》亦不忘自我感覺良好一番:「勞心勞力,既要保持定力,頂着壓力,又要兼顧內外,團結各界。」好一副粵語殘片裏的白燕模樣。然而白燕極其量只是賺人熱淚、叫人心酸,何曾能替人燃點希望?

「積極作為」只是分豬肉

政府不事生產。林鄭所謂的「積極作為」實則分豬肉而已。庫房盈餘雖多,卻非無限,到頭來必然順得哥情失嫂意,激發紛爭。政府越是有為進取,紛爭越烈。Exhibit A:她要豁免巴士隧道費,紅巴、綠巴、邨巴馬上起哄。同是提供交通服務,何以我冇份?締造和諧尚且說不上,遑論燃點希望?
此時此刻,莫說是希望,教香港人沮喪的事情無日無之。剛驅逐馬凱,又DQ劉小麗、褫奪其終生政治權利;一切黑箱運作、毫無程序公義可言,林鄭竟又面無赧色,堅持政府運作「開放透明」;粗暴打壓言論自由,卻「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三刀兩面、自欺欺人能燃點希望?
粉嶺有幢別墅,過去是供港督休憩——及清清腦筋、思考問題的。我敢打賭清晨兩點幾尚未上床的林鄭從未在此過夜。時值金秋,何不與其良人到此共度二人世界——兼且細思夏鼎基的積極不干預之智慧為何?那個時候港英何以無須像夜行人吹口哨般一天到晚叫嚷「堅定前行」,而人們對政府充滿信心?香港人何以無須政府「燃點希望」,而社會安定繁榮?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