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人物】
工作如戀愛,由幻想到現實再變成終身事業,要專一要為大局着想,能真心愛上,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麵包師李兆倫說:「我好愛麵包,麵包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他對麵包的熱情,幾近瘋狂。
李兆倫是西式麵包店及餐廳「Cafe Ceres」的負責人。開店16年,他每天親手做麵包,自言當初只靠一股儍勁開店,心口掛個勇字,憑着對麵包的熱情,加上在歐洲和日本習來的手藝,營運至今,並逐漸吸引識包之人來光顧。
柔軟濕潤富麥香 「最重要是工作態度」
他認為不少香港人和食肆都忽略麵包,在法國或其他歐洲國家,無論食客或師傅,對待麵包的態度都很認真,麵包師以自己的職業為傲,但對香港人來說,麵包似乎只是早餐的腸仔包、菠蘿油或茶餐廳的餐包,買賣雙方都對麵包不太講究。其實麵包越簡單越見功力,李兆倫說,行內人都知道,看一間西式麵包店的出品如何,只要試兩款最基本的麵包即心中有數,就是法包和牛角包。
李兆倫認為麵包講求色香味俱全,不只外形好看,麵包應散發着自然麥香。優質法包最重要是麥香,入口便知,難以取巧蒙混過去。牛角包則必須香脆,外觀層次分明,這最能體現麵包師手藝。製作好麵包關鍵,不止對各項程序和時間的嚴格控制,李兆倫說:「就算讀過藍帶或贏了比賽,也不等於能做出好麵包,最重要是工作態度。」看似平實無奇的白方包,原來相當考功夫,優質白方包該有濃郁香氣,柔軟而密度高,拿上手實在、不鬆散,入口質地一絲一絲,內層濕潤,不會乾巴巴。
方包工序多過牛角包 法包每天限量20條
以為方包簡單,其實工序繁多,比看似複雜的牛角包更花心力,非常講究時間控制及工序準確,工序一錯即作廢。李兆倫約於早上八時開始做方包,至下午一時左右才能出爐,雖已熟能生巧,但他強調,「太多因素影響麵包味道,現在我仍覺得很困難,老是覺得自己做的麵包不好吃。」
雖然日本和法國麵粉較昂貴,製作亦需較多程序,李兆倫仍堅持選用上乘原材料製包,即使利潤不多,亦不考慮加入來歷不明的添加劑或香料。「若事事考慮金錢為先,一定無法做出好品質。」與連鎖店一天可做出多達幾百條法包的大規模生產相比,Cafe Ceres每天只供應約20條法包,李兆倫堅持不用機器製作,每條法包都是他的心血所在。
受傷打止痛針出院 「擔心客人沒麵包吃」
朝6晚10,每天工作近16小時,年休四天,李兆倫經常將「很愛工作、很愛麵包」掛在口邊。員工說他不久前曾受傷住院,翌晨六時許竟已見他開工打麵粉。李兆倫擔心客人沒有麵包吃,打了止痛針就出院繼續工作。「別人可能覺得我很儍,但我覺得我不能離開公司,不能遺棄麵包。」是甚麼令他工作熱情燃燒不殆?「曾經有位三、四歲小朋友的家長來電,說孩子很喜歡吃我做的麵包,而且一定是我做的麵包才吃,也有人從很遠的地方特地開車來買麵包,甚至帶到外國,這些是令我不能回頭的動力。既然下定決心了,而且是自己喜愛的事,那就絕不回頭。」
Cafe Ceres分為麵包店及餐廳,兩店相鄰,餐廳的早餐麵包由麵包店供應。早上7時多,法包、牛角包、奶油卷、歐式雞肉芝士包等包點陸續出爐,8時開業,客人相繼前來買麵包當早餐。接着輪到方包出爐,再之後是核桃方包及黑糖提子方包等等,每天都很快賣光。
Cafe Ceres
九龍城福佬村道19號
採訪:周子欣
攝影:梁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