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心」與「如懿」 - 林夕

「惢心」與「如懿」 - 林夕

許多食肆,招牌都掛着一個「鱻」字,一目了然是吃什麼的,就是很多魚;這字怎麼唸?也直接得很,跟「鮮」同音。不過當年造字,沒想過三條魚加在一起,處理不好,也可以很「腥」。台灣有一家名店叫「犇」,三頭牛啊,這家鐵板燒自然是要推銷顧客吃他們的鐵板和牛。「犇」字怎麼唸?三頭牛的景象,唸「奔」,不是不可以想像,但三匹馬「驫」奔跑起來又唸什麼?是「飆」車的「飆」,服了。那個「飆」字旁的三條狗「猋」呢,一樣唸「飆」,果然跟飆車一樣跑的快。羊呢,「羴」是「羶」的異體字,特別強調羊的羶腥味。
這些異體字,不難理解原意,特別是金木水火土中的「森」,三木成林,「炎」就是「炎熱」的炎,也解作「花火光華」;「垚」唸搖,聚土成山也;至於三點水與三個金,有周星馳演過的名角「何鑫淼」在前,已家傳戶曉,水多者「淼」一片煙波渺渺就在眼前,自然唸「渺」;至於「鑫」, 唸「音」,多金就不用解釋了。這些異體字實在有趣,幸好堆砌出簡體字時那幫人沒有動手簡化。
最近有人問三顆心「惢」怎麼唸?怎麼解?這麼好學,也屬近年罕見,原來也因宮鬥劇,劇中周迅有個宮女名字叫「惢心」所致,那人依稀聽到國語是唸「鎖」,想求證。
心想,都說三心兩意,一個人心多,心事多,心意多,特別是心思多,多思多慮,就跟作繭自縛一樣。佛家講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境界常人難以做到,心空了豈非了無易趣?難以「無所住」,求其次,也盡量讓心裏清空吧。心事如租客,租約別簽太長,否則就給鎖住了,不得自由自在。
所以還沒查字典,就肯定那人沒聽錯,「惢」唸「鎖」,實在音義雙全,沒別的讀法更傳神了。宮女有個「惢」字,忽然想起周迅叫「如懿」,這個「懿」字並不陌生,最常見於太后皇后發的「懿旨」,原意是美好,例如「懿德」,記得《家變》裏南紅演的妾侍就叫「懿德」。最近住的大廈開頭就有個「懿」字,打字容易,手寫難,常常忘了筆畫,不過拆開來,就是「一次心」,一心一意,就不難寫了。但一生只對一個人一次用心,卻很難做到,若說古時女性的美德就在於一次心,多心就是蕩婦,那多心男又有沒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呢?到底又有沒有這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