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林鄭的兩個否定、三個相信 - 古立

蘋論:林鄭的兩個否定、三個相信 - 古立

雞啼前彼得三次不認耶穌。林鄭在施政報告兩度否認背棄自由市場經濟。耶穌訓誨大家:「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福音5:37)林鄭的兩個否認當作如是觀。
林鄭自問自答:「有人會問,政府的積極作為,會否偏離香港奉行的市場經濟。我的答案是『不會』。」她指政府要出手,因為「競爭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時,政府有責任提供政策支援」。

新設辦事處架屋叠床

林鄭以「熟書」自詡,這個否認可暴露她沒有做好功課。虛心研習前輩就市場經濟作的論述,當又知道郭伯偉早於1962年已駁斥其「積極作為」論:溫室裏的孩子長不大,要政府扶持方能立足於世的生意何競爭力之有哉?
林鄭的新猷之一,是在創科局及效率促進辦(此非杜撰,是真有這個衙門)之下,增設提供「首站式和一站式」諮詢、統籌服務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幫輕業界的「遵規成本」,以收「拆牆鬆綁」之效。且不去說谷歌、面書、亞馬遜……須否向這個辦諮詢、靠那個局統籌、再由特首掛帥印推動方有競爭力,試問孰令業界要過五關斬六將拆除諸般掣肘?此又莫非官僚架構架屋叠床之過?
別的不說,普天之下,稍為像樣的地方皆有「優步」或類似的電子召車服務,試問這個局、那個辦可有幫這門創新服務「拆牆鬆綁」降低「遵規成本」?除了諮詢、研究、乾支公帑,請問創科局的楊偉雄為香港人做過甚麼實事?
「有人又會問,政府更進取地投放公共資源改善民生,會否偏離量入為出、謹慎理財的原則,而走上福利主義社會的路。我的答案是『不會』」。何以如斯口響?「香港擁有豐厚的財政儲備」。按林鄭估算,單是人工島將耗費5,000億元,相當儲備的一半。證諸高鐵、港珠澳大橋、沙中綫等基建工程動輒數以百億元計的超支劣迹,果是去馬,天曉得人工島將超支多少千億元?到時儲備又怎麼了?

一帶一路在多地隱沒

問教於前賢,林鄭當又知道郭伯偉建立量入為出的謹慎理財道統,非為累積儲備孝敬祖家。他深知一分一毫的公帑皆為納稅人的血汗付出,由是虔敬不敢浪費。再者,經歷戰亂而居安思危,替全面對外開放、時有不測風雲的香港持家理財首重打好底子,以免一個浪淹至即沒頂沉底。讓林鄭有恃無恐的「豐厚財政儲備」是這樣累積起來的。
除了兩個否認,林鄭尚有三個相信。第一個相信是政府有能力建設好香港;第二個相信是「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會帶來新的增長機遇;第三個相信是國家始終是堅強後盾。
林鄭以降的大員有多少本事,21年來大家見識了,不贅。「一帶一路」已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以至非洲一一隱沒。林鄭的國家在貿易戰的炮火下大踏步走「國進民退」的回頭路,這個後盾有多堅強,有目共睹。
仗着這兩個否定三個相信「堅定前行」,將陷香港於何險境?聖經說了:「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周一至周六刊出
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