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是毋忘初衷的證明 - 曾志豪

DQ是毋忘初衷的證明 - 曾志豪

政局至此,夫復何言?順我者昌,逆我者DQ。
DQ議員最可惡之處莫過於,讓世人習慣了這種惡,甚至讓人不經意為這種惡解釋。
譬如大眾議論為何劉小麗會二度DQ,而姚松炎得以過關?於是各種答案呈現,甚麼林鄭為姚松炎說項,甚麼姚的錯只是加料而劉小麗卻是蔑視誓詞,甚麼姚只是溫和反對派,而劉則是支持自決獨立云云。
在這種討論的過程中,大眾漸漸合理化甚至常規化了DQ這回事,大眾自行尋找DQ的準則,很快便會出現「你咁樣做肯定被人DQ啦」的結論。或者起初這種言論是一種戲謔調侃,但慢慢便會潛移默化,變成了一種公認的潛規則。
就像微博小秘書,對帖子審查監控,臨近六四時甚至連蠟燭圖案都要禁止。連小熊維尼也是犯禁。起初你會罵娘,但後來你會適應,你會自行揣摩究竟這個字有無問題,那種寫法會否觸碰禁區。你雖然仍然不認同微博小秘書的審查,但卻不由自主在發帖時用了許多暗語代號打擦邊球,在躲過小秘書的監察過程中,我們也不由自主替自己的手腳戴上了腳鐐手銬。
劉小麗二度DQ,湯家驊說那不是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因為只要你改變立場,仍能參選。我覺得這絕對不是廢話,而是真相。如果有一日,劉小麗改變立場,由文字到言論到立場都變得比蔣麗芸更李慧琼的話,選舉主任當然會歡迎她參選,正如今天歡迎所有保皇黨參選一樣。不過到了那個時候,劉小麗還是原來的劉小麗嗎?如果為了取信選舉主任,避過DQ大刀,而把自己變得更溫順更包容,其實你便自己DQ自己了。
選舉主任DQ劉小麗,說她的立場從未改變;這句話說得真好,立場從未改變,不就是「毋忘初衷」的最佳體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