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職業籃球「上古」史(上) - 喬靖夫

MONDAY:職業籃球「上古」史(上) - 喬靖夫

一講「職業籃球早期史」幾個字,大多球迷腦海馬上浮現的是模模糊糊的黑白NBA球賽影片,鎖匙圈禁區真的像一條鎖匙,還有羅素(Bill Russell)與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甚至更早的麥肯(George Mikan)這些初期NBA的傳奇。那麼NBA誕生之前的事呢?從1891年耐史密夫博士(Dr.James Nasmith)創造籃球運動,到1949年NBA成立之間那幾十年,職業籃球其實早就在美國存在,球迷卻很少會聽到這段歷史的描述。
近讀一部很精采的書《職業籃球史權威指南》(The Undisputed Guide to Pro Basketball History),就從這段「籃球黎明期」說起,雖然相關篇幅不多,還是趣味盎然。
籃球既在麻省春田發明,最初當然也在東岸的附近一帶發展,最早的職業籃球聯賽早在1898年就出現,許多細小的聯賽相繼在春田、波士頓和費城出現,後來蔓延到紐約,風潮在20年代中再傳到中西部。所謂「聯賽」,其實沒有甚麼嚴格體制,球員更無合約可簽,一季內球手在幾隊之間跳來跳去是常事。相比對球隊的忠誠淡薄,球員反而會與某特別具默契的球友結成拍檔,長期合作。最早的Pick and Roll擋拆打法就是這樣出現的。
而相比起打聯賽,在20、30年代一些鄉鎮間巡迴表演的職業籃球隊其實賺錢更多也更受歡迎,著名的哈林籃球隊(Harlem Globetrotters)就在這時期誕生。由於這類像馬戲團的表演球隊帶有「奇觀」性質,各種以當時社會狀況而言非常破格的隊伍都出現了,例如全黑人隊和全女子隊;而遠在西岸舊金山更存在過一支全由華人移民二代組成的球隊「雄華僑」(Hong Wah Kues),相信是歷史上第一支華人職業籃球隊,後因二次大戰爆發而解散。(待續)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