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三日,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去世。這位科學家發明光纖技術,使圖文傳遞能藉互聯網瞬息千里,卻不以發明牟利,堪稱德被天下,晚年患阿茲海默症,聰明還於天地,表現唯見天真,所以,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不知其榮;被贈大紫荊勳章,不受其污。現謹撰一聯以贈:「光譽長存,壯日科研能縮地;纖塵不染,殘年疾病且歸真。」
高錕好友金耀基說:「晚年的高錕,已不是真正的高錕,死亡對他未必不是解脫。」這話恐怕感情重於理智。其實高錕晚年,保存了純真一面,故共產黨治下,猶能全節。試看另一位科學家徐立之二零一一年之侍奉李克強,降志辱身,為天下笑。然則阿茲海默症對高錕來說,未必不是大幸。
數學家丘成桐有聯輓高錕:「三十年舊誼,慧眼扶籌,斯人已遠甘棠在;九千里鴻洞,光纖載意,天下稱奇令譽存。」中文大學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也有聯輓高錕:「光熖見文章,曾紡冰絲維萬國;纖流成海瀆,更興膏雨潤群生。」二聯都寫得工整,但大醇不免小疵。丘成桐聯「扶籌」一詞,殆不可解, 而「甘棠」一般指父母官遺愛民間,高錕卻一生未嘗為官。何文匯聯「冰絲」、「纖流」應該都是說光纖,比喻稍欠統一,而高錕不以文章鳴世,難稱「光熖見文章」。 當然,高錕未必沒有絕妙好文,我未之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