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人敍舊,多有孩子尚在四歲左右者,難得抽身出來,湊齊一對對,可見養孩子不易,除了資金,最重要是心血精力時間,連舊人也少見,於是就變成家長研討會,話題三句不離湊仔經。
以前湊仔就是餵飽、看小兒病,啼哭時找出原因,現在這些都是小兒科,還有天大的瑣事要勞神,枉我以為要在學業上贏在起跑線上已經是家長心頭最大一塊石,原來,飲食習慣贏在停機坪也有大學問。
不問還好,一問何以不喜歡帶小孩出來一起吃飯,是因為怕兩三四歲難管,在酒樓亂跑?不,有一位說,從出生以來就不讓小孩吃帶鹽帶糖的食物,這是專家說的,特別是鹽分,他們小小的腎臟受不起,最近日本就有個嬰兒吃了含鹽的東西就一命嗚呼了。這次帶一歲小孩出來,不能吃食肆的,要在家裏先煮好再跟大人分開吃,甚麻煩,要聚會不如在家裏。
真有那麼嚴重?少時我們不知情下,豈不是福大命大,天天都在鬼門關跨過來?這樣問,當然有「我也睡過碌架床」「過去也沒有民主選舉」「現在的人怎麼了」之嫌,現在多了各種各樣的專家,越來越講究飲食,也是好事,以前也沒有什麼少糖少鹽委員會,大人也沒那麼提防隱性糖份,吃鹹傷腎。
自小先戒絕鹽糖,長大後才一點一點吃,避免太快培養出重口味,由濃入淡難,由奢入儉難,不是沒道理。不過,這套小孩餐單,真是淡出鳥來,苦行僧吃的也有一粒鹽巴吊味,座中有放養派家長說,戒得太絕其實也有後遺症,長大了腸胃很容易就不適應,會常常拉肚子。一個又說,惡菌越來越惡,專家對細菌無處不在的報導越來越多,弄得步步為營;她那個四歲小兒已經開始玩手機,手機據說含菌量比廁所板高,天天得用消毒紙巾擦一次,至於傷眼傷神,不知上網會看見什麼,已屬其次。
我說我們以前……又來了,我們以前一句大菌食細菌就沒事了,不過,自小少吃糖確是好事,我見朋友的小孩在家吃飯,吃得一副「不務正業」樣,都在嚷嚷着等吃飯後雪糕,可見小孩天性嗜甜,變大人就更回不去了。
這樣一言一語之間,忽見座中本來茶飯不思樣的一歲小孩,自己用手抓吃大人的炒飯,大口大口津津有味,其父母一下驚呼,震撼過阿當夏娃吃了禁果般;我倒覺得,這樣誠惶誠恐的父母,會不會自己先患了過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