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講座 - 左丁山

余英時講座 - 左丁山

踏入秋季,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新學年重點學術講座,接踵登場,由夢周文教基金會贊助舉辦的「新亞儒學講座系列第五屆講座」,於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一下午四時三十分舉行第一講,由中文大學哲學系鄭宗義教授主持,題目是「儒學與實用主義」,地點是大學站對面的康本國際學術園二號演講廳。
第二講於十月二十六日星期五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於中大邵逸夫堂舉行,題目是:「何為儒學──儒學的內核及其多向度展開」,由中大哲學系王慶節教授主持。(此日因為新亞書院雙周會之期,新亞學生聽講。)
第三講於十月二十八日星期日下午三時,於銅鑼灣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舉行,題目是「儒學的精神性及其內蘊」,由中大哲學系黃勇教授主持。
今年的主講學者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院,就是院長楊國榮教授,61歲,浙江人,1978至1988年間,在華東師範大學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1991年5月,破格由講師跳升為教授,曾到牛津、哈佛及史丹福大學訪問及研究,其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先秦哲學、宋明理學等等,十部著作在海外出版,被翻譯成英文、德文、韓文等等,是中國文革後崛起極快的哲學學者,內地研究儒學的領導級人物。
到了十一月,新亞與崇基合辦第十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教授戴梅可(Michael Nylan)主講,戴教授畢業於柏克萊,從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83年),是中國歷史專家,有多本中國經典及古代史的著作,即將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譯王充「論衡」及「書經」,對春秋戰國到西漢初期的歷史研究,尤其專注。是當今美國有數的中國歷史專家。她今次到中大主持兩次講座,深入講述余英時,第一講在11月11日假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題為「歷史學家余英時」,下午三時正開始;第二講題目:「聖賢余英時」,11月12日星期一下午四時正於中文大學祖堯堂舉行。戴梅可教授雖從普林斯頓取得博士學位,但余英時是1987年才到普林斯頓任教的,彼此並無師徒關係,相信戴梅可純是研讀中國歷史著作之時,深深拜服余英時的學問史識,才以余英時為「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的演講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