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自選苦旅

【野人周記】自選苦旅

【野人周記】
座落九州南端的屋久島,宮崎駿《幽靈公主》中「麒麟獸森林」的靈感來源, 近年成為熱門登山地點,單是今年,便有三組朋友在秋天先後出發。因為曾經兩次到訪,大家向我了解情況,除了九成機會需要大雨中登山,我特別提到山上住宿:有別於日本其他地區,屋久島的山屋頗簡陋,沒人管理不用預約亦不收費,就只是木屋一間,沒照明也沒電,要睡在潮濕的地台上。「好的,那我自已帶地墊睡袋好了。」都是山野之人,不覺得是問題,以前常到台灣登山,山屋設施都很基本,森林中露宿都試過了,還怕甚麼?「就怕大家到日本登山次數多了,已被舒適的山屋慣壞。」我不忘調侃一句。

年少時在外地求學,幾個半工讀的同學趁復活節假期到山區旅行,為省交通和住宿費,帶上單薄營帳便騎單車上路,晚上在路邊紮營,半夜寒氣透骨,第二天營外已是一片白,原來天氣反常,下起雪來,冒雪騎車下山,差點凍僵在山上。今時今日,熱愛登山的人既愛山野環境,也視之為一種磨練身心的活動, 簡樸還是豪華,只是一種選擇,在日本登山,舒適的山屋旁邊,大都設有野營區。
偶爾翻閱了一本尼泊爾登山遊記,作者提到這是他第一次爬山,沒選有很好吃的拉麵的富士山,也不選有五星級酒店的不丹,是為了體驗平凡和簡單。山上物資匱乏,每天吃着重複的食物,但亦因而學會珍惜不浪費,也從山裏人身上學到接受和忍耐。這樣的態度,自己頗讚賞,朋友卻不以為然:「登富士山,途中只有最基本但很昂貴的食物供應,若有拉麵,價錢也高得一般人都不會捨得吧;不丹單是入境簽證已很昂貴,根本不是一般人的登山地點。」我也猜這位作者的經濟狀況並不差,但這些只是枝節,重要的是,他選擇了體驗民間疾苦,學懂珍惜,應該不會鬧出認為「年輕人少去兩次日本旅行便可買房置業」的笑話。
過去一直認為,年輕時外遊,不一定要登山或徒步旅行,就算是一般的漫遊,也是一種很好的磨練,學會獨立處事的機會,但那是以前的事了。現代人富裕了,盤川充裕,旅途中不再會有睡車站、睡行李架、每餐吃麵包喝白開水、為省車費徒步幾十公里的經歷了。旅行,基本上變成了一種消費活動,刻意用省錢、簡樸形式旅行的朋友,畢竟為數不多。今天書架上一本本描寫艱苦旅途的書,大家都很讚賞,覺得很勵志,但其實幾十年前的背包客前輩們,每位都是這樣旅行的。也許因為這樣,前輩們的遊記,多是描寫途中風光人情,少有強調捱得如何如何的苦。

不為炫耀 只想成就更好的自己

曾問自己,這種想法,是否已經跟時代脫節?跟年前有人批評「人手一把電風扇是嬌生慣養」,又有何分別?旅行的形式,豐儉由人,只是覺得不要因為「哎呀我吃不到那米芝蓮星級拉麵結果要啃吉野家」、「我訂不到那家高級溫泉旅館,要住青年旅舍」之類的經歷,便覺得是在「捱苦」。只是這樣的想法,確又能引起習慣豪遊天下的讀者共鳴,有市場,出版商才願意出版吧。話說回來,坊間仍是有不少人願意選擇真正艱苦之旅,把經歷寫成精采作品,引發思考。欣賞《不去會死!》 的石田裕輔,沒刻意寫有多艱苦,但讀者自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得到,也很佩服《走河》的謝旺霖,文字盡是對別人哀痛的關懷,而非自身。跟兩位相比,個人的所謂艱苦旅程,只是小兒科。曾經徒步尼泊爾安娜普納大環路線,在零下二十度翻越海拔五千四百一十六米的陀隆隘口,苦不堪言,挺過之後,滿以為自己還算不賴,然而在四年後,登頂五千八百九十六米的吉力馬札羅之時,視力出現異常,便知道已達極限,不該再勉強了。選擇艱苦旅程,不是為了事後可以炫耀甚麼,而是為了發現自身的不足,思考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安娜普納大環徒步──零下20度翻越海拔5,416米的陀隆隘口。

尼泊爾安娜普納山區的兒童,物質貧乏卻仍樂天。

野人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