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林鄭為何瞇埋眼燃燒萬億財儲? - 李平

蘋論:林鄭為何瞇埋眼燃燒萬億財儲? - 李平

林鄭月娥提出「明日大嶼」計劃,究竟要燃燒幾多公帑?她昨日在電台節目和立法會答問時,多次被問及造價高達4,000億、5,000億甚至1萬億時,都沒有否認,只重申會攤分十幾年支付,還與當年的「玫瑰園計劃」相提並論。對反對填海的呼聲、對燒盡財政儲備的擔憂、對新人工島剛好安置中國新移民的質疑、對倒錢落海甚至向財團輸送利益的批評,她都瞇埋眼當睇唔到,這是為甚麼?

公帑源源不絕流向中資公司

林鄭月娥聲稱,若非當年政府迎難而上,提出「玫瑰園計劃」,香港不會有今日成就。她又呼籲市民要鑑古知今。的確,市民有必要鑑古知今,了解香港基建工程受益者的變化,了解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試下去了解林鄭瞇埋眼燃燒萬億財儲的邏輯,才能有效地監察公帑的使用、有效地阻止公帑被浪費。
先來鑑古。1989年,時任港督衞奕信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計劃耗資逾1,500億港元,興建以赤鱲角新機場為核心的十大工程,輿論為之譁然,最強烈的反對聲音則來自北京。其後,中、英幾經談判,在1991年簽署《諒解備忘錄》,訂明港英政府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少於250億港元。
北京當年肉緊香港的財政儲備,對港英政府推出的大型基建、福利政策橫加插手,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曾批評港英政府的政策將讓香港「車毀人亡」。但香港主權移交後,特區政府一再大破慳囊,大白象工程一個接一個,北京不只不再勸阻,反而成為推手。為甚麼?真的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其實,港人只要不是瞇埋眼,就可以睇到,香港流向大型基建工程的公帑正源源不絕、越來越快地流向中資公司。據統計,「玫瑰園計劃」批出的主要合約共183份,總值約為964億元。參與競投得標居前五位的財團為:日本佔26%、香港23%、英國16%、中國8%、荷蘭6%。
而本土研究社今年的統計顯示,路政署過去10年完成的道路項目合約總值207億元,中資獲71億元(35%);建造中的道路工程合約266億元,中資佔165億元(62.1%)。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完成的主要工程合約和建造中的合約,總值分別為116億元和578億元,中資分別佔79億元(68%)和383億元(67%)。香港的基建潮讓中資公司盤滿缽滿,而香港還要付出一地兩檢這樣的割地代價。

新一輪獻媚中共權貴大撒幣

顯然易見,4,000億至1萬億的「明日大嶼」計劃的最大得益將是中資公司及其幕後的中共權貴家族。這是繼香港高鐵、西九故宮文化館、落馬洲河套區創科園等工程後,林鄭月娥新一輪獻媚中共權貴的大撒幣。政府幾時把填海計劃由1,000公頃加碼至1,700公頃?她竟然以「不知道」、「不是我決定」、「唔係好記得」支吾以對,無非是要掩飾北大人的指令而已。
再來知今。香港萬億財儲是應對金融危機、突發災難的底氣所在。如今,中美衝突正由貿易戰走向全面冷戰,夾在中間的香港首當其衝。美、中加息減息,股市暴跌,香港都身受其害。美國一旦掀起貨幣戰,國際大鱷渾水摸魚,香港萬億儲備還堪一戰嗎?林鄭月娥瞇埋眼當睇唔到,不理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風雲變幻,不是未雨綢繆,而是一邊把香港推向中國的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構建新的國際市場、貿易體系和秩序漸行漸遠,另一邊還要加快燃燒香港財儲,以討好中共權貴,實在居心叵測,如不能懸崖勒馬,勢成千古罪人。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