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逆天、逆勢而行的林鄭月娥 - 盧峯

蘋論:逆天、逆勢而行的林鄭月娥 - 盧峯

特首林鄭月娥今年《施政報告》最大突破就是把演說部份縮短至不足一小時,至少讓部份建制派議員如黃定光、張宇人之流聽演說時不致呼呼大睡,丟人現眼。
回到正題。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強調「堅定同行 燃點希望」,再以此寫到她的二百多項新猷。然而,「堅定同行 燃點希望」這八字主題要成立得有個前提,那就是走的路和方向是對的,是市民同意及希望走的,也是對香港長期有裨益的。很可惜,林鄭月娥現時在走的路固然錯,提出的未來方向錯得更厲害,真正走下去的話只怕點起的不是希望而是怒火,市民堅決想做的不是同行而是反對!

人工島面對天災威脅

先看她的土地開發大計,特別是她所謂重中之重的「明日大嶼願景」,即在東大嶼山對開海域填海1,700公頃,為一百萬人提供居所,最快在2032年就有第一批居民可以搬進這些人工島。
填海造地不是新事物,香港過去幾十年都有類似發展項目,問題是今次填海建造的人工島規模極大,將成為一百萬人的居所,各種配套包括交通、就業、防災及安全設施能否跟得上固然是疑問,更令人擔心的是全球暖化及極端惡劣天氣的威脅。蹂躪香港的「山竹」,不久前令日本大阪關西機場成為澤國以至癱瘓的「飛燕」都顯示,全球暖化下颱風的威力變得更猛烈,動向更難捉摸,可以對低窪填海地區造成巨大破壞,而按以往歷史氣候紀錄設定的防災安全措施根本無力保護新的衝擊。
未來十年氣候暖化極端天氣將越演越烈,海水水位上升,颱風威力因海水溫度上升進一步增強,近岸地區及居民面對的威脅已是大增,剛填海而成的人工島會出現甚麼災情更是難以估計。事實上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就把相關計劃批評為「逆天而行」,應該放棄。林鄭月娥卻偏要「逆天而行」,還拿人工島作未來香港發展的核心,這樣的大計怎不是錯得厲害。
若說林鄭月娥的新都會計劃是「逆天而行」,那她的經濟發展大計則是「逆勢而行」。根據她的設想,香港未來經濟發展將倚賴兩個內地主導的大計劃: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發展規劃,她將盡力替香港企業、年輕人在當中找發展機遇。
稍稍看看近期的國際大氣候包括中美關係就知道這兩個大計劃本身正遇到瓶頸,隨時無所作為,更不要說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以一帶一路為例,從馬來西亞到斯里蘭卡到北京的「老朋友」巴基斯坦都在重新評估一帶一路基建項目,有的乾脆取消(如大馬),有的則要求縮小規模以減債,有的希望推遲。未來北京這種以貸款推動的基建計劃遇到的阻力特別是政治阻力只有更大,香港到時只怕連殘羹也分不到。

中美磨擦打殘大灣區

大灣區計劃的形勢更凶險。當前中美已不僅是在打貿易戰,而是國力與國運之戰。美國副總統彭斯上星期已代特朗普政府向北京拋下戰書,表明全方位反對中國的內外政策,並將盡力促成改變。面對這樣的壓力,愛面子又愛權的習近平肯定不會讓步,即使缺乏有力「武器」也會努力反擊,包括限制美資企業的活動、限制各種交流、加強控制跨國企業投資等。
要知道所謂大灣區城市過去都是出口主導的外向型經濟,中美關係急凍必然令整個地區發展停滯甚至倒退,出口企業及與它相關的製造業則大幅萎縮甚至撤走。本來,大灣區部份城市有科技發展這個焦點,算是對香港有幫助,但隨着美國大力打壓內地科技產業及企業,嚴防技術轉移外,又動輒限制美國政府部門及企業採購他們的產品,令區內科技企業面對重大調整壓力。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香港本該及時轉身,重新走向世界,加強與全球市場及普世價值接軌為目標。偏偏林鄭月娥對此不但交了白卷,反而為了向北京獻媚,為了向北京顯示盡力反港獨而打壓言論自由,拒絕《金融時報》編輯馬凱的工作簽證續期,令國際社會不得不重新評價香港的優勢與特色,重新考慮香港是否已迅速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變相損害香港的競爭力及經濟前景。
像這樣逆天、逆勢而行的特首,誰願跟她同行!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