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化」與「唔化」(李怡) - 李怡

世道人生:「化」與「唔化」(李怡) - 李怡

台灣作家顏擇雅在facebook上說:「彭斯演說全文是很好的高中英文教材。我們也可以從中學習,美國一流的speech writer怎麼寫一篇大格局的重大政策宣示稿,如何列舉實例佐證觀點,而不是像中國官方那樣,光會用一些聽起來很大,但其實很空洞的成語,『大是大非』啦,『懸崖勒馬』啦那些。」
台灣記者呂佳穎三天前一篇報道說,自從9月26日特朗普在安理會指控中國介入美國選舉後,華府中國大使館的燈就幾乎每晚全亮,10月4日更是到九點多都沒有熄燈,意味正在加班。
可想而知就是開會和作文,看怎樣回應美國對華政策。可是,人仰馬翻弄出來的外交部回應,仍然是「純屬捕風捉影、混淆是非、無中生有」這一堆空話。中國政府、外交部真是只有蠢奴才而沒有人才。
呂佳穎的文章刊於台灣網絡新媒體《上報》,題為〈崔天凱為甚麼那樣形單影隻〉。崔天凱是中國駐美大使,「形單影隻」是講他在10月3日晚上參加德國大使館酒會的情景。酒會上美國官員、各國使節、智庫學者雲集。有份出席的智庫學者對記者說:「我注意他大約10分鐘,沒有人跟他說話……他自己去拿東西低頭猛吃,沒有美方人士、各國使節跟他攀談。」堂堂大使竟然在社交場合「形單影隻」。
那一天是彭斯發表講話的前夕,白宮官員那天已經舉辦背景簡報會,介紹彭斯將提及的要點,美國及國際媒體記者都以最快速度發回去。各國使節與嘉賓都應該看到,這是他們與崔天凱保持距離的原因。
特朗普競選和就職時一直強調美國優先,國際輿論和中國都說他搞孤立主義,但現在提出放棄對中國「交往」而改為「圍堵」政策,那就無法自我孤立了。圍堵必須與盟國合作。美國圍堵下,中國在國際上將形單影隻。
美墨加貿易新協定之後,相信美國與歐盟、日本的貿易協定也會有排除與「非市場經濟國家」貿易的「毒藥」條款。近日在大陸的台商已出現大批遷回台灣的熱潮;前天,德國《焦點》周刊報道,德國企業也成批退出中國。
香港處境如何?馬凱不獲續期,中共《環球時報》和英文《中國日報》發表評論,均指因馬凱不獲續期,就說香港「內地化」、「中國大陸化」,「純屬無稽之談」,說這是抹黑一國兩制,強調香港不是「大陸化」。昨天林鄭回應事件,也多番強調這是一國兩制下香港「自治」範圍的事。
內地化、大陸化、中港融合、大灣區人,不是這幾年港共政權不斷強調的香港發展機遇嗎?中國高官也多番肯定這種「化」,怎麼突然之間就「唔化」了呢?因為中共國的政策,從來都是權衡利害,因時制宜,沒有固定原則。面對圍堵的前景,中國又覺得一國兩制這個招牌重要了,至少不能讓外界覺得香港不再兩制。
不過,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對馬凱事件的回應卻是:特區政府此舉令人十分擔心,因國際新聞工作者在中國大陸所遇到的情況現時亦在香港出現。這不就是「中國大陸化」嗎?
中共的如意算盤是,香港實際上「大陸化」,但又要外界相信「唔化」,當全世界都瞎了眼嗎?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