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本地教育複雜,老早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的教育局長楊潤雄,前日接受電台訪問,建議大家平日應該多用普通話,又質疑廣東話教中文,長遠來說會否令港人失優勢。節目播出後,大眾群起而攻之,局長即日在社交網站回應,否認自己「質疑」用廣東話教中文,說你「誤會」了。
誤會?他訪問的原話如下,是粵語:「成個世界嘅中文發展呢,係以普通話為主,咁香港一個七百萬人嘅社會,我哋用廣東話學中文,將來會唔會──長遠啦,我講好長遠啦──會唔會有一個分別喺度,令我哋失去優勢呢?呢個要專家去研究。」
楊局長,難道你以為臨尾補句「呢個要專家去研究」,之前所說的就不叫「質疑」?大佬呀你唔好咁黐線啦!又要威,又唔識戴頭盔。這樣否認,不單不能澄清「誤會」,只會暴露自己的無知。「質」的意思是「問」,「疑」字不用我解吧,兩字加起來就是說:心有疑難,向人發問。你現在懷疑廣東話教中文的成效,向專家求教,這不叫「質疑」叫什麼?
楊局長談中文教育,勾起我的好奇:他的中文水平有多高?他前日在Facebook回應的第一句,已是不堪入目的拙劣「中文」:「今早一個電台訪問,又再次引起社會一部分人士就廣東話的討論及對我的誤會。」他又說:「在日常用語,或日常生活裏面,能夠多些用普通話去表達,或者去學,是否會好一些呢?」我不明白他表達什麼。「去學」,是指學普通話,抑或用普通話學其他東西?至於問「是否會好一些」,簡直無厘頭。你身處的環境需要用普通話,自然用普通話好一些;身處的環境需要用拉丁文,比如你是神父,現在做拉丁文彌撒,自然是用拉丁文好一些。局長在Facebook寫的文字,也許由管理員代筆,但既用他的名義,相信也代表他;然而堂堂教育局長,幾乎寫不出一句像樣的中文。用普通話學中文是否好一些?我可直接答你:你聰明一點,學中文就會好一些;把垃圾高官都拿去填海,香港的優勢也會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