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任職《金融時報》,又兼外國記者會副主席,兩個月前主持過陳浩天那場被前特首一手炒紅的演講,現在工作簽證續期被拒,理由呢?要問入境處,而入境處一定根據過往慣例,拒絕回答。
所以說,代表建制派出戰西九補選的陳凱欣非常聰明,被問到怎麼看,事件跟新聞自由有沒有關係?第一時間就推給入境處,「應該由入境處去諗點提供資料畀我哋知道點解會採取依個決定。」說這話時平靜中帶點勁度,表示也不是不關注新聞自由,好歹也是唸新聞出身的記者,但又不能像劉小麗那邊大鑼大鼓聲討,因為深知港獨實在沒有多少市場,在「師奶」組更是票房毒藥。
陳凱欣聲稱無黨無派,知道扮中間派能吸收最多選票,不管背後替他站台的有民建聯中人,加一個高永文,就能大打務實理性民生牌。何謂務實,此外媒記者能不能在港採訪,師奶並不關心,何謂理性,陳冷靜得要命,又搬出「暫時沒證據顯示」那套,聲稱手上所得資料,被拒簽證與新聞自由傳媒工作要分開看。這番說詞是不是很熟悉呢?
這個金鐘罩一開,刀槍不入,入境處既不必解釋,又何來證據?若有,倒想看看證據是否老老實實說明:「那老外乃敵對勢力,敢蹚港獨這渾水,港獨雖無空間,卻威脅國家安全,雖遠必誅。」外媒被拒續證,如何證明與港府收緊新聞自由有關?若要證據,上到法庭法官也會說:「咪玩我啦。」
人在做,天在看,我看,上天很忙,也不必常常麻煩上天,有些事情,正常人也有眼見,手法那麼粗糙又猴急。你暴喝一聲,又憑什麼證明嚇怕了失聲的寒蟬?學大契李司棋話齋:「呢度唔係法庭,我對眼就係證據。」
難為工聯會麥美娟之流的議員,都沒有證據證明與新聞自由無關,就出盡吃奶之力護航,要大家不要過度聯想、揣測。是的,政府也別胡思亂想,過度揣測馬凱乃亡我之心不死的問題人物嘛,人家是傳媒工作者,有什麼議題是不可以從正反兩面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