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狗真太惡 - 沈西城

這隻狗真太惡 - 沈西城

我見過高錕教授一面,遠距離接觸,優雅的風度,溫婉的言辭,打動我心,難忘又不想忘。很想仿效,學他的氣度、厚道、吐屬,惜今未得。二零零九年高錕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學界中人雀躍,這是香港人的榮耀、驕傲,可我仍有一絲遺憾,若然香港作家也能取得諾貝爾獎文學獎,那就更美,錦上添花不一定是阿諛啊!我曾將希望投寄在金庸身上,英譯不濟,只能望門興嘆。高錕零四年初,患上阿茲海默症,啥毛病?說穿,就是失智症。這病初起時,患者的記憶力逐漸衰退,日久,病情加速,至最嚴重時,物事渾忘,妻子、兒女、朋友……皆拋諸腦後。看過一部日本電視劇《記憶》,一名大律師患上阿茲海默症,記憶開始消失,大律師隱瞞病情,試圖挽回記憶不果。最後,因禍得福,前、後兩妻冰釋前嫌,合力照顧,勇敢面對,感人肺腑。高錕有太太悉心照顧,多活十四年,終不敵肺炎離世,人多惋惜,我以彼最終能得釋脫而欣慰,病疾難治,存活究有何用?一代學者去矣,遺下慈善基金,造福阿茲海默症病人,這是高教授畢生最大的成就,比諸諾貝爾獎尤重。
舒非近日有段文字記述某年三聯書店出版高錕自傳,舉辦講座,適值台灣龍應台女士乘書展之便蒞港,名氣大、口才好、書迷多,舒非怕兩起論壇相碰,高錕會吃虧,擔心不已。好個高教授,不慌不忙,神態自若,不管台下觀眾有多少,照講如儀。龍講文學創作,高說學術人生,平淡真摯,深入淺出,跟龍女士秋色平分。
九月下旬,噩耗頻傳,先是高錕走了,「玉喉旦后」吳君麗以肺癌相隨。若二人泉下相逢,靈巧解人的麗姐興許會唱一曲《百花亭贈劍》與高教授聆聽吧?寶劍贈名士,自古皆然。有說吳君麗是上海人,謬矣,她是廣東中山小欖人,幼寄居上海,能講上海話。少女時代,隨母來港,投樂師尹自重門下學藝,後隨花旦王陳非儂(註:著名花旦,擅演《花木蘭》一劇。晚年著書《粵劇六十年》,七九年刊登於沈葦窗主編的《大成》雜誌,陳非儂口述、余慕雲筆錄,我是忠實讀者。)跟陳寶珠忝屬同門 。吳君麗弓彎纖小,腰肢輕亞,嗓腔柔嫩,深得戲迷心,余家外婆尤喜之,常帶我去看吳君娜(寧波老太太粵語弗靈光,「麗」字說成「娜」)習非成是,我投外婆所喜(會有五香豆、牛肉乾回饋,小孩嘴饞唄!),「吳君娜,吳君娜」叫個不停。於是,一老一少跑到灣仔國民戲院看吳君麗的大鑼大鼓電影。外婆最喜《金殿審人頭》,說是可和京劇《烏盆記》相比。唷!老外婆想起包龍圖來了!馮京作馬涼,粵劇當京劇。家中順德女傭卿姐是粵劇迷,最迷《白兔會》與《百花亭贈劍》,初一十五拖我去看大戲,天啊!不到半途,三官(我的暱稱)呼呼睡着了,於戲劇,毫不諱言,我欠缺細胞(謙虛老實吧)。吳君麗偶也拍時裝電影,看過她的《看牛仔出城》,夥拍兩傻新馬仔,鄧寄塵,印象深,非是戲好,而係為片首六十年代外景所攝引。沙田火車站、尖沙咀鐘樓、啟德遊樂場、大坑、香港仔……襯托着自《我有一段情》改編過來,吳君麗主唱的小調,情懷別具;對比面目全非的今日,寧無滄海桑田之嘆耶?吳君麗肌理玉雪,嬌嗲絕倫。外婆喜其「嬌」,我則愛其「嗲」,噫!世上男人焉有不喜女人「嗲」者?戊戌惡犬當道年,前有戊戌政變失敗,今有名人陸續辭世。九個月內,先後有饒宗頤、李菁、盧凱彤、周亦卿、高錕、吳君麗相偕逝去,不由想起愛妻燕燕亦卒於戊戌年。自伊逝後,所天遽喪,悽愴自居不免。妻喪百日中,哀傷逾恆,數十年患難夫妻,念至傷心處,熱淚盈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