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雖然年紀輕,尚有該有的常識傍身;有次跟上司到東京公幹,日本電視台的人招呼我們吃飯,一大盤綜合刺身上桌,其中有幾片不像魚也不像牛肉馬肉,帶點嫩紅色,肌肉紋理有點熟悉,主人家盛情難卻,於是嚐了一口,有點像雞肉。不知者不噁心,一知道真的是雞肉刺身,奶奶的,同行的電視台上司給我打個眼色,那刻不吐不快,一吐卻令所有人不快。雞肉分明不適合生吃,也只好勉強吞下滿肚不知名的寄生蟲。從此知世界難挨,亦明白只有可憐的寄生蟲,才不得已為五斗米而勉強應酬吃下寄生蟲。
後來請教老饕,日本人吃雞肉刺身沒問題嗎?是否他們有特殊的處理技巧,例如飼料啊什麼的讓生雞肉變成無菌狀態?老饕笑笑說:當然有問題,別以為日本人會吃,就保證可以吃,他們慣了什麼都可以生吃,這是文化,與衛生水平無關。他們連淡水魚都可以做刺身,要吃,硬要吃,只能各安天命,雖不是河豚,不至於暴斃,但吃多了寄生蟲在體內,日本人多吃有事沒事,我們無從知曉。
這次在成田一家餐廳吃鰻魚飯,那裏有河水彎又彎,盛產鯉魚,有道招牌菜鯉魚刺身,當然避之則吉。回來看新聞卻見大台有資深講飲講食的藝人,在推介大灣區食好住好的節目,帶頭大吃鯇魚刺身,還讚賞師傅巧手,殺魚時不沾血,沒腥味。魚肉不腥就不帶菌,倒是奇聞,說的人自己不信,只怕會看這類節目的目標觀眾信以為真。
政府為此即時發出警告澄清,罕有之餘,可見影響嚴重,一大堆膽管梗阻、肝硬化和引致膽管癌的中華肝吸蟲,也不知能嚇怕多少無知人士。畢竟大台觀眾,比留意到食安中心帖子的多上千百倍吧。
難得那位藝人,回應時無悔無愧,號稱剛剛體檢過,一切正常,那意思是,無妨的,沒事的,看我還好好的,莫非要鼓勵她的觀眾繼續大吃特吃淡水魚生?若為面子,不能放下所謂飲食專家的身段道歉,做了壞榜樣,最終還是損了自己形象;若為搵食艱難,自己拚命吃淡水魚生,這錢也未免賺得冤孽,搵食搵到罔顧常識,這七傷拳傷到自己,難道就不怕教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