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字,有「收管、關住」的意思。圈養,是把牲畜、妾侍等資產養在你指定的範圍餵飼。圈禁,清朝刑責,宗室犯罪,或上鎖或杖打,圈禁於空房,是另類坐監。
《東方華爾街》教大家的是:圈錢,在政府庫房,在股票市場,如取如攜。
有門路、有勢力、有財技的娛、商、政圈人士,有組織有預謀地在金融世界「圈錢」,瞞天過海光天化日。公帑、股市,都是他們無法無天開P搶劫之肥地。劇集建構了一個現代羅馬暴君《Caligula》的世界,一樣的荒淫無道,但把性換成了錢,祇要你夠狠夠貪,夠人脈夠冇人性,便可無恥霸道貪欲橫流的天天與銀紙做愛,虛脫而亡。
如果你還沒看過,給你少少概念,它的片頭是《權力的遊戲》的格調,南征北伐不為一統seven kingdoms,為玩《大富翁》的遊戲,以少少《紙牌屋》,點點《槍狂帝國》作為經營手段,高舉Thomas Piketty的《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說一個把貧富懸殊玩到寸草不生,一個資本主義萬惡、圈錢萬歲的故事。
在范冰冰逃稅風暴,多個大白象工程前仆後繼把香港庫房無底放血之時,看得特別hi hi。你圈佢都圈。
根本沒有什麼真正的自由市場。好聽點叫莊家,準確一些叫大鱷、老千、山賊的幕後之手從來在操盤,於娛樂圈、股市、政府,圈掉市民股民的血汗錢。你落場下注,好聽的叫投資,難聽點是買了別人的圈套和地雷,以為得米,慷慨做羊牯。最慘,是連交稅都被千,政治都「你呃人」,香港人才結構性任劏。回歸後,可能整個香港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劏房,把香港人都圈養在內待宰,你,又認得幾多個屠夫?
早在人稱「范爺」的冰冰又陰陽合同、又失蹤逃稅、又道歉又罰款放生之前,劇集早就拍好播完。主角之一張孝全飾的韋航,教上市傳媒企業玩財技:「拍電影要錢嘅咩?」找名導、找大明星,以公司股票作片酬,製/偽造票房,股票大升,股民接貨,誰都發大財便可以,與電影質量無關。
再來多一些概念,2015年4月趙薇減持部分阿里影業股份,套現近10億港元。同是15年,華誼兄弟公佈擬以7.56億元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一家成立僅一天的企業。此次收購涉及的藝人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共6人,明星股東共持有目標公司85%的股權。就一人圈一億。
單一個范爺,個人年度收入三億,資料說比過半的A股公司之年度盈利還要多。好些年前在韓寒的博客,讀到他說自己搞雞鴨場的遠親,都不務正業搞起電影,「搖臂升起就是宏大,亂着敘事就是新穎,剪碎成渣就是前衛,升格特寫就是細膩,喜劇片就是把臉貼到鏡頭上演戲,青春片就是騎自行車張開雙臂,無論拍什麼,預期都是五億」,那種雞鴨皆升,叫我裙拉褲甩抄下電影盛世狂喜現象三省吾身。
韋航還輕蔑又屈機的說,玩吓消息,做吓市,指揮吓羊群心理,吹吓好消息,製造吓恐慌,天下我有。把股價精準地舞高弄低至指定位置之餘,還記得製造一些訊號給「圖表派」自慰,說時輕佻自傲如掉出一塊骨頭給無知的餓狗去對號搶啜一樣。
有兩種票賺錢最易最快,好過鈔票:股票和戲票,兩者聯手上演好戲,簡直是印鈔機器,一間企業「由財經版炒到娛樂版啦」,搶錢風險低過盜海豪情。
吳鎮宇飾演的葉抱一,由經濟學教授入官府入魔,由打大鱷到成魔又想當救世主,想重設金融秩序,但今時今日沒有全身而退的英雄,打大佬要像《槍狂帝國》的七傷拳一樣。他示範了政府政策、官商勾結、大型基建、包裝過的金融項目,如何有效把民脂民膏轉移到庫房,再轉入操盤者的口袋(係咁上下啦)。回歸後,強積金、年金似不似倫敦金?大白象工程像後宮佳麗,又多又醜,由機場三跑、港珠澳橋、高鐵渣中線,還有最近大熱「完結香港基金」大愛的填海人工島,林超英說是「等於把政府全部儲備貫注入大海,是一場可能『一鋪清袋』的世紀大賭博」,在他眼中十死冇生。通贏通吃的一定不是香港人。
劇集不算精彩,但概念警世,製作認真,你願意原諒它一些亂章和粗疏。兩大主角,單看名字已是誠意心思,一個韋航,《詩經·衛風·河廣》說的「誰謂河廣?一葦可航」,又或是佛家的一葦渡江吧。生如逆旅,一葦可敵,河道再闊,三千弱水一瓢足破,顯示金融巨潮中以小勝大逆轉形勢的頑強氣概。
葉抱一,會否是共業、罪孽之中,堅持道家說的守中抱一,不為虛妄亂象所動,說穿了就是緊守宗旨,不忘初心。
今時今日,老派Superhero如超人蝙蝠俠007救不了世,不是殺幾個俄羅斯野心家阻止大殺傷力武器爆炸便可,真正災禍要金融奇俠在政經商界撥亂反正,又或者有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發明治貪心、治羊群心理的藥。無咩事,我出去返工交稅住劏房先,並記住韋航和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