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音書】同舟共濟下巴輕輕 - 余家強

【人事音書】同舟共濟下巴輕輕 - 余家強

潮流興拍三國戲,續談些影視較少觸及的三國人和事。
由筆者兒子說起。為鼓勵讀書,我許諾若順利升班的話,便任揀領養小狗或買遊戲機。基於小朋友的貪新鮮和培育愛心,照計前者優勝得多吧,但我反覆陳明對一條生命要負上責任、付託終身云云,結果兄弟倆選擇後者簡簡單單。我雖然做了助長打機的家長,起碼鬆一口氣。
東漢末年戰亂,士大夫華歆和王朗乘船逃亡,有個難民想依附他們,華歆拒絕,王朗說:「我們尚算寬裕,有何不可呢?」後來船被盜賊追趕得急,王朗想捨棄難民以減輕負擔,華歆說:「我本來反對收留,正正是憂心發生此情況,但既然已經接納了,怎可以大難臨頭便拋棄人?」於是繼續扶持拯救。事見《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曰:「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獅子山下》
黃霑填歌詞時,有想起這段故事嗎?說一句同舟共濟很容易,大陸人常常怪責港人不夠包容,怪責港人想限制新移民入境配額,他們倒像王朗──香港OK吖,怎麼怕容納不來?因為阿爺慣於視人民若螻蟻,大躍進時代鼓吹人多好辦事,不夠糧食餓死先算啦。他們不明白,我們寧缺勿濫,寧願不答應,答應了,共坐一條船便是自家人,誓相隨。正如對擇友、生孩子、養寵物都較大陸人謹慎,考慮再三,港僑詞典裏不隨便說「熱烈歡迎」的。
華歆,就是那位年少時耕田顧住掘金、讀書分心去睇巡遊,慘遭老友管寧「割席絕交」的成語主角(同樣事見《世說新語》)。華歆其實幾似香港人,會貪點小便宜,愛羊群心理趁趁熱鬧,大是大非卻尚算頭腦清醒。
王朗呢?《三國演義》有一回書叫《武鄉侯罵死王朗》,這個王朗,大概是古往今來最無原則之人。他本為漢朝大臣,卻幫助曹魏篡漢──此事華歆也有份。王朗核凸在,恬不知恥感覺良好,還自以為宅心仁厚(正如他對難民),把做二五仔的經驗像傳福音般,在兩軍戰陣之前,向蜀漢武鄉侯諸葛亮勸降,勸對方認清形勢、抓緊機遇、歸順天朝強國。諸葛亮罵道:「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真不知像誰了,請自行對號入座。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