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
「媽咪,點解出面黑鼆鼆冇人玩燈籠嘅?」中秋節的晚上,我帶着King Kong哥哥到鄰居朋友家烤肉後散步回家,經過社區的大草地和公園, 只是晚上九時多,四周卻是「人影都唔多個」!回想起以前我們住在大埔,每逢中秋節, 我們和家人吃飯後,幾乎都一定會去大埔海濱公園賞月玩燈籠,晚上八、九點的時段,公園內都一定人頭湧湧,要在草地上佔一席位也不容易,我們都會相約朋友在草地上野餐、吃月餅、玩燈籠和賞月!那時候我們還住在大埔的村屋,每逢中秋節的那一個月,在我們的村屋天台,每個周末都有源源不絕的燒烤派對,也是大人和小孩共聚的好日子……
看着社區內的兩片黑漆漆的大草地,心裏想着如果換着是香港,大家都會「逼爆」這片地方來賞月了!話說回來,在台灣的中秋節,真的看不到市面上有中秋燈籠在賣?我們也有問台灣的朋友,為甚麼中秋節看不到燈籠?他們卻反問我:「為甚麼中秋節要玩燈籠?我們只會在元宵佳節時提燈籠呢!」好一個文化差異!
在香港我們吃的廣東月餅,在台灣也很少見, 雖然在台灣的大賣場Costco也有美心月餅售賣,但是一盒美心流心奶黃月餅就要索價2,000台幣,折合要500港元呢!自問真的不捨得買。市面上的台式月餅, 對香港人來說,那口味也不容易接受,像是「鳳梨蛋黃月餅」、「芋頭麻糬月餅」等,味道像是「嫁女餅」的中式酥餅,吃上一口,只好說這是文化差異,令人特別記掛着香港的月餅口味!
「台灣的中秋節好無聊呀!好想返香港過中秋節呀!」我家哥哥在中秋節晚上納悶地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其實我們也很想在中秋節回港跟家人和朋友共聚,眼見手機的WhatsApp group中,各方親朋好友都忙於約中秋聚餐和派對,都看得我們心癢癢。有時候不能時刻和家人朋友共聚,或許就是移民的代價。雖然由台灣去香港的機票每人都是一千多港元,但總不能在每個節日都一家人花上六、七千港元飛回香港,而且台灣的生意也需要打理,雖然今年我們在台灣取得身份證後,就再沒有出入境限制,但孩子也要上學,我們也不能說走就走。所以我們計劃這一年中,就是在孩子放寒假和暑假的時候,一家人回香港兩次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這次在台灣的中秋節是在寧靜中度過,或許沒有離開過,我們都不會懷念以前在香港可以一家人過節的日子。在這個沒有燈籠的中秋節,就正好提醒我們,雖然和家人朋友分隔兩地,但這份「掛住」的感覺,就讓我們知道愛要及時……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