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專題:中年 中產 高學歷夾心照顧者 壓力爆煲

社會專題:中年 中產 高學歷
夾心照顧者 壓力爆煲

你是照顧者嗎?
政府和社福界的定義很狹窄:
要與被照顧者同住、有親屬關係、非受薪的,全港約有23萬人。
但我們接觸很多朋友,都是備受沉重壓力的照顧者:
也許沒有即時的經濟壓力、不是與父母長輩同住,
但為照顧付出極大心力,要作出種種艱難的醫護決定。
台灣形容這樣的照顧者年約40至60歲,
既要照顧上一代,又要照顧下一代,
同時為自己生活奔波,這樣的夾心階層,
在香港超過100萬人!
你是其中一位嗎?

特約轉載:《大人》雜誌
策劃:陳曉蕾

香港第一本照顧者雜誌《大人》的問卷調查顯示,高學歷中產中年人,比起基層年長護老者,更大壓力。由慈善機構大銀創辦的《大人》,8月向讀者發出夾心照顧者問卷,收回449份,調查結果與香港以前的照顧者研究頗有分別。
「你們接觸到一群很獨特的照顧者。」臨床心理學家黃秀真博士曾經訪問香港89位認知障礙症的照顧者:「香港的照顧者調查一般透過長者中心、院舍、甚至醫院,接觸到的照顧者通常一半是上了年紀的伴侶,學歷很多是小學。可是你們這接觸到的,大部份是子女,並且是中年、中產、高學歷,部份結果與我發現到的很不一樣。」
這次透過問卷接觸到的449名照顧者,八成五是女性,三分二是36至55歲,四分三有大專或以上的學歷,四分一月入5萬元及以上,雖然過半都結了婚,但多達六成沒有子女。他們照顧多達746位被照顧者,其中近六成是父母。
透過「沙氏負擔訪問(ZBI)」問卷,初步測試被訪者的壓力評估,結果發現超過九成的照顧壓力評估達24分或以上,可能會有較大機會患上抑鬱症,其中最高分達到86分,評估的最高分數是88分。而35至55歲的中年照顧者,照顧壓力評估達24分或以上的,更多達九成四。
這群高學歷中產中年人面對的照顧壓力,並不比社會一直關注的基層護老者少。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17年3月訪問了80位50歲以上的基層年長護老者,在「ZBI」評分超過24分的佔八成七,比例比這次調查的夾心照顧者少。
這些夾心照顧者,只有約三成是家中唯一照顧者,一般會與其他兩人一起分擔照顧工作,然而單一照顧者和其他人分擔,壓力評分竟然差不多。
根據黃秀真有關認知障礙症照顧者的研究,結果顯示照顧者人數越少、壓力越大。「我訪問的大部份都是上了年紀的照顧者,沒人幫,會很吃力。」她指出:「可是你們這次訪問的大部份都是子女,阿妹照顧媽媽,可能阿哥並不滿意,這家人之間的分歧,反而是其中壓力來源。」

照顧者定義:四大照顧工作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圖)指出「照顧者」的定義,國際間有共識是非受薪的,但要否同住?需否達到一定的照顧時數?暫時並無清晰定義:「尤其香港很多子女照顧者並不是與父母同住,卻要負責管理照顧父母的外傭,他們難道不是照顧者嗎?」
樓瑋群提出以下四類,都是不能忽略的照顧工作,而香港究竟有多少照顧者擔起這四類工作,她坦言目前是不知道的。政府統計處以往對「家庭照顧者」的定義只是:有家屬關係、同住、非受薪,並且主要照顧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樓瑋群正在游說統計處,爭取2021年的人口統計可以調查這些實際擔起照顧工作的人數。

1個人護理

根據巴氏自我照顧活動量表(Barthel ADL index),這10項無法自理,可能都需要人照顧:
• 能否自己步行?
• 能否自行上落樓梯?
• 能否自行進食?
• 能否自行穿衣服?
• 能否自行梳洗清潔?
• 能否自行上落床或從椅子起來坐下?
• 能否自行洗澡?
• 能否自行去洗手間?
• 有否小便失禁?
• 有否大便失禁?

2社區獨立生活

根據日常獨立活動量表(Lawton's IADL scale),這5項做不來,就難以自己在社區生活,需要照顧:
•能否自行用電話?
• 能否自行乘坐交通工具?
• 能否自行出外購買食物及衣着?
• 能否自行煮食?
• 使用金錢時需要協助嗎?

3情緒支援

例如老人家要談心、交代以後的事、擔心有甚麼未了心願?樓瑋群指出這些情緒支援也是重要的,照顧者沒法忽略。

4管理外傭

香港有別國際其他地區,相當多家庭依賴外傭照顧老人小孩,很多照顧者要負責作決定,讓外傭執行,在外傭放假時也要頂替照顧工作。

澳洲定義:每八個有一個!

澳洲對照顧者(carer)的定義較為廣泛:無論是子女、父母、伴侶、朋友、鄰居,有份照顧肢體傷殘、精神障礙、患病、酗酒,甚至是衰老的人士,不管是否同住,一天只是照顧一小時,或者還有其他照顧者,都可以列入為照顧者,有資格得到政府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服務。
官方估計這樣的照顧者人數超過250萬,每8個澳洲人就有一個,但當中八成都沒有把自己當作照顧者。
只有三類人,官方定義不是照顧者:受薪照顧、機構義工、實習學生。

大人,加油! 夾心照顧者講座及工作坊

《大人》為夾心照顧者舉辦免費的講座及工作坊,希望紓解壓力,透過不同專家發掘個人及家庭的資源,更有能力照顧。

日期:
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2時至4時
地點:
社聯一樓(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
費用全免
講者:
香港大學秀圃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實務教授(家庭治療)王愛玲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副教授及輔導心理學家袁家慧博士
工作坊:
社會創新家黃英琦:集力創新工作坊
臨床心理學家黃秀真博士:正念工作坊
香健會首席導師何德萊:香薰紓壓工作坊

報名及查詢

https://goo.gl/forms/VGvR3I9Ttq9yTzkv2
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 9885 2180

大銀Big Silver

由記者陳曉蕾2015年創辦的慈善組織,結合媒體及社會創新,2017年出版香港第一本照顧者雜誌《大人》,開設面書大銀 Big Silver,每月舉辦社區活動包括:大人健康課、大智飯局、生死學堂等。

「香港夾心照顧者」報道全文,請閱第13期《大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