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非法集團以低於市價的汽車保險作招徠,前年3月開始在網上大賣廣告吸客,但其實沒為客人投保,1年之內騙取357名車主共132萬元保金。直至有車主遇上交通意外甚至撞死人才揭破騙局,有車主因而要自掏腰包賠償11萬元。業界為了堵塞漏洞,將於年尾推出一套汽車保險數碼認證系統「MIDAS」,運輸署及公眾可透過系統查核保單真偽。
根據《道路交通條例》,車主申請行車證時,需向運輸署出示汽車保單證明,但車主只需向職員出示手機中的「保單」副本影像便可,香港保險業聯會意外保險公會主席關基業不諱言,有關情況實為漏洞。
關透露,透過「MIDAS」,公眾只需輸入身份證號碼及投保公司及保單等資料進行認證,即可查閱保單是否生效,也可下載資料及QR code方便運輸署查核;運輸署亦能透過聯會提供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查核有關保單是否生效,相信可堵截之前的漏洞。關補充,該系統耗資逾100萬元研發,由於經過加密,不會儲存任何個人資料,市民毋須擔心資料外洩。
被告判囚45月
至於本案的被告劉兆濤(29歲),早前承認兩項欺詐及一項拒捕罪名 ,昨被判監45個月。法官指被告是案中主腦,精心策劃、有預謀有組織地犯案,所作所為對正當營運的最少4間汽車保險公司造成負面影響,打擊市民對汽車保險公司的信心,令車主因得不到保障而惶恐和焦慮,更有最少3名被騙車主因交通事故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有人要自掏腰包賠償。
商業罪案調查科調查本案期間從運輸署取得2015至2016年間申請行車證的車主紀錄,再與涉案保險公司核對保單,逐一與事主聯絡,才確定受害人數。
案件編號:DCCC828/17
■記者蔡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