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感應腦電波與早產B同步呼吸

新機感應腦電波
與早產B同步呼吸

【本報訊】早產嬰兒肺部發育未成熟,出生後大多要用呼吸機協助,以維持生命。惟傳統呼吸機預設呼吸頻率,與嬰兒呼吸未必配合,如嬰兒想呼氣,但呼吸機卻泵氧,雖然仍能完成呼吸動作,但BB肺部猶如被打一拳,肺部會直接受到損害。屯門醫院便引入新型呼吸機,設有偵測導管感應腦電波呼吸訊號,令人機能同步呼吸,「吊命」之餘肺部不會再進一步受損,有助初生嬰兒加快康復。
記者:嚴敏慧

屯門醫院兒科副顧問醫生李嘉華表示,正常嬰兒脫離母體後30秒內應該會喊、會自行呼吸,若發現嬰兒出生就有呼吸問題,不能自行呼吸,就會即時急救,並以呼吸機救命。新生嬰兒不能自行呼吸原因主要有3個,最常見為早產導致肺部發育不健全,「1.5公斤以下,25周以下大部份要用呼吸機」。但即使足月,亦可能因肺部受感染或吸入胎糞,導致肺炎要用儀器協助呼吸。

屯門醫院所使用的新型號呼吸機,減少嬰兒肺部受傷。

減肺部損害 加快康復

呼吸是人類賴以生存要素,呼吸不良會直接影響嬰兒存活。李嘉華醫生指,吸入氧氣量不足,嬰兒身體各器官不能暢順地運作,對於幼小的嬰兒來說,最嚴重可導致死亡,即使救回亦會影響器官發育。要協助嬰兒呼吸,就要使用呼吸機,他指,肺部最弱的嬰兒,會插喉直接將氧氣帶入肺部,這方法最為創傷,當肺功能稍好,則可轉為使用鼻吸氧的模式。
傳統型號的呼吸機可調節每次給予的氧氣量、頻率、壓力等,藉以控制嬰兒肺部進行一呼一吸這個動作。惟李稱,早產嬰兒呼吸較無節奏,「時而大啖時而細啖」,人機未必能協調,「例如嬰兒想呼氣,但部機就泵氣畀佢,佢個肺就好似俾人打咗一拳咁」,故此有嬰兒因為長期插喉使肺部而不斷受傷,雖然能夠續吊命,但呼吸未見進步難以「甩機」,長遠亦會出現肺硬化等後遺症,影響肺功能。
屯門醫院近年引入新型號的呼吸機,除了一般呼吸機的供氧功能,還有一條導管可感應嬰兒腦部發出的呼吸指令,故機器可與嬰兒呼吸協調。李指,人會就呼吸從腦部發出一些電波訊號,相關訊號橫膈膜也會收到,新機就是利用導管直達胃部,探測橫膈膜的訊號感應腦指令,再令呼吸機配合嬰兒呼吸頻率,做到人機同步。
現時屯院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有5部新型號的呼吸機,李稱,會根據臨床決定那名病人使用,但必須嬰兒有自主呼吸能力,即大腦能發出指令控制呼吸。過去經驗發現使用新機後,能令嬰兒平均使用半年呼吸機的時間,縮短一至兩個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