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在10.1酒會引述習近平訪港時的講話,指習提及中英談判時期,中方表明主權問題不容討論,所以提醒港人「勿忘一國兩制初心,牢記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使命」。
無論國家管治還是地方管治,講「心」不講「法」,已經不是文明社會所為。因為「心」不可知、不可測,是看不見、摸不着,無法證明的東西。「初心」更難定義。比如美國憲法條文,只能由現在的法院去解釋,要找出當年制訂憲法者的「初心」,豈非開玩笑?
只有非法治體制的掌權者才會講「心」,而且由不同時期的掌權者去闡釋和不斷更改「初心」。比如中共建政初期提出「同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這應該是中共同民主黨派「講心」時的「初心」了吧,但沒幾年,中共就「變心」了,原來的「初心」被拋到九霄雲外。建政69年來,中共政策不斷「變心」,對中外所有人來說都已經不是新鮮事,只有中共領導人和跟屁蟲還在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初心」。
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主權問題不容討論」是不是「初心」呢?這可以說是中共的「初心」,但絕非英方的「初心」,也絕非權益最受影響的香港人的「初心」。在談判期間,當時社會的廣泛議論中,香港主權問題不是「不容討論」而是討論最多的問題,主流民意也絕非接受中國收回主權,數之不盡的意見包括主權換治權、香港繼續留在英聯邦等等,有人提港獨但支持的意見較少。最後讓英國接受中共行使主權的,是中共承諾97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並把承諾寫進《中英聯合聲明》。香港人儘管無權也無奈,但勉強接受中共主權,是因為中共承諾97後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這才是港人的「初心」。我當年密切關注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與發展,一直就這問題寫評論,我想我有資格作歷史見證。
1990年《基本法》頒佈時,香港《文匯報》出版了一本書《基本法的誕生》,由鄧小平題書名、由當時的港澳辦主任姬鵬飛寫序言。這本書收集大部份中方或親中文獻,包括《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鄧小平歷次關於香港問題的講話、姬鵬飛在人大的報告以及各起草委員的談話。
書中所有論述,都只是淡淡提到國家主權,極少人講「國家安全」,而主要的論述都是強調「兩制」,強調《中英聯合聲明》作為國際條約的「保證」,強調制訂《基本法》絕不能夠違背《中英聯合聲明》的條文,強調《基本法》第22條關於中央和各省市政府不得干預香港自治範圍事務的嚴格規定,強調人大釋法的必要程序,強調97十年後政制就完全是香港人自己的事……。但沒有任何一份文件、任何一個中共高官提到要遏制港獨,甚至沒有出現港獨這個詞。
如果《文匯報》可以重印這本書,那麼關於中共當年宣稱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初心」就十分清楚了。為甚麼1990年中共完全沒有意識到會有港獨思潮、在主權轉移十多年後卻有了呢?這問題也可以從這本反映中共「初心」的書得到答案:不就是「初心」已經變心了嗎?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