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球壇多數依靠體育會及班主私人出資營運球隊,亦有球隊獲商業機構冠名贊助,但像理文般由上市集團營運實屬少數,近年亦多了國內資金投放資源到港超聯球會。
本地足運尚未轉職業時,曾有巴士公司及洋行等兼營足球,但自港甲踏入職業,大集團幾乎絕迹,直到理文前季開始直接參賽。其實由過往港甲到現在的港超聯參賽球隊,主要都是靠體育會與熱心人士私人出資,到7、80年代,精工及寶路華等商業大軍除為球壇帶來新資金,亦引入比較職業化的訓練及管理方式。到90年代,除傳統班霸南華、東方及星島等,還有快譯通等商業隊,球市因而變得熱鬧。
踏入千禧年,商業球隊相繼退戰,部份地區球會等接棒出戰港甲,可是區隊的資源並不充裕;南區近年獲上市公司冠忠巴士每季斥資七位數字冠名贊助,總算可安心,惟區隊營運依然困難重重。
至於老牌球隊傑志近季在球會的基金出錢出力搞好青訓;其宿敵東方獲國內富豪斥巨資贊助,正式染紅,新季再獲國內地產商的千萬元的贊助。另外,在港上市的富力地產前季加入港超聯戰團,今季班費倍增,該隊今季銳意本地化,為將來正式轉為本地球會鋪路。
記者︰曾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