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強颱風「山竹」過港,十小時的十號風球,遺下一片爛攤子,滿城塌樹未及清理,便要像荒野探險般穿越斷枝倒木上班去。交通基本中斷,車站苦候四小時之際,聽到咗一句「安然度過」,右一句「舒一口氣」,很難不氣上心頭。
居於城中重災區之一的屋苑,目睹小型海嘯般的風暴潮淹沒海堤,大樓逐一變成孤島;之後斷水斷電,庭園一片狼藉,每天上落二十層樓梯。不過作為一個城市人,身在福中亦知福,勉強說得上「安然度過」,但是對於居於鄉郊離島村民來說,「安然度過」四字聽在耳裏,真是情何以堪。
官員繼續出席慶典 鄉民不安然
當官員們慶幸沒有死人,繼續高高興興地出席各大慶典晚宴之時,鄉郊和偏遠地區的嚴重災情亦陸續曝光。西貢、北區沿岸滿是擱淺的大小船隻,石澳多處村屋倒塌,污水處理設施嚴重損毀,直接污染沿岸,而大浪西灣、鹹田、吉澳、荔枝窩等偏遠村落,情況最為惡劣,村屋被巨浪夷為平地,村內亦被海上垃圾及沖走的家居雜物堵塞得寸步難移。市民等不及政府出手,亦體恤救災人員和清潔工人的辛苦,自發組成義工團隊清理瓦礫垃圾,但是對於大部份只有年邁村民留守的偏遠村落來說,根本無法自救。政府優先清理市區,鄉村斷水斷電,尚可依賴溪水為生,堆塞的垃圾在高溫下開始滋生細菌,卻是不能拖延的衞生問題。早前進村的義工先鋒小組,發覺村內衞生環境惡劣,甚至有溺斃的動物屍體腐臭味,中人欲嘔。
剛過去的周末,志願團體組織的義工,大大小小的登山遠足團隊,在道路還沒完全打通的情況下,分別進入這些偏遠災區,運送物資,也協助清理。滿載着義工的街渡駛過印洲塘,風光依然如畫,滿山倒木和沿岸擱淺的垃圾,卻也明顯,當船駛進吉澳灣時,遠遠便可以看到,碼頭右邊近天后廟的村屋似乎損毀不大,左邊沿沙灘而建的村落,卻是一片頹垣敗瓦。義工分成十人一組,帶備重型器械的負責清理倒木和斷樑,力壯男士幫忙抬走損毀的家具電器。我被分配的小組,負責清理堆塞村屋通道的垃圾雜物,打通淤塞排水溝,小組以女生佔多,但巾幗一點也不遜鬚眉,一人一把鐵鏟,努力兩小時,清出通道,稍作休息,又到海邊幫忙清理瓦礫。面向海灘的村屋,最前的一排在巨浪衝擊下,幾乎無一倖免,看牆上水迹和黏着的殘留垃圾,當時的水位升至接近三米,已是沒頂的高度了,三間相連磚石村屋,瞬間變成一堆敗瓦,慶幸當時村民經已撤離。
專家學者視若無睹 硬撐「發展」
有朋友慨嘆,「山竹」災情嚴重,卻並沒有令香港人更在意環境問題,「市民只擔心杏花邨樓價,跑友只擔心不能跑步,山友只擔心滿山倒樹,你老闆只擔心你能否準時上班,就算關心塑膠污染的人,都只集中談減塑,關心暖化的人,亦只講減排。大家仍只是看到自己眼前一塊……」只評論自已熟悉的範疇,我覺得無可厚非,其實更令人感慨的,是一些公眾敬重的專家、學者和環保界前輩,對此視若無睹,依然公開支持一些明顯破壞環境的發展計劃。
氣候暖化的惡果,香港未來必定要面對比「山竹」更具破壞力的超強颱風,居於高樓的人們,有能力隨時離開的人們,也許你們仍可繼續安然度過,但其他人呢?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