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美國除了對華貨關稅連番加碼外,近日在非經濟領域也對中國使出連環拳。種種迹象顯示,特朗普政府正在全方位向中國施壓,出拳快、狠、密,務求要打到中共支撐不住下跪求饒,在對美談判中全面退讓,並長遠削弱中共挑戰美國霸權的能力。
面對這場貿易戰乃至不少論者所稱的「新冷戰」在短期內連番升級,中共近日的反應卻比開戰之初明顯低調,除了外交部、黨媒一如以往的嘴炮和拒絕美艦訪港一類的小動作外,實際的對美反擊比起美方的連環拳來說簡直微不足道;即使是對非大撒幣、拉攏日俄等外交戰略,也只是防止被國際孤立的自保之策而無損美國影響力。中共對美連環快攻的反擊低調緩慢,又似是證明了輿論的猜測:中共希望將貿易戰拖到11月美國中期選舉之後,讓中選的變局為談判創造有利條件。
習近平在賭美國中選變局,是基於特朗普的內政以及他本人和多位高官的私德在國內受到連番質疑,連帶或會影響共和黨選情的假設。他的算盤是一旦共和黨失去對兩院的絕對控制權,特朗普的施政將面對更大阻力,中共或可藉機迫使其在貿易談判中退讓。然而,早有不少論者指出,此等盤算無視兩黨之中均有不少支持繼續對華強硬的聲音,即使民主黨在中選大勝,也不見得會要求特朗普軟化對華立場和停止貿易戰。習近平若然以為只要共和黨輸就「萬事有商量」,恐怕過於一廂情願,或會再次出現如貿易戰早期的嚴重誤判,最終又一次出醜人前。
習以中選賭貿易戰,特朗普又何嘗不是以貿易戰賭中選?中港台傳媒對美國政局的報道往往集中在切身的貿易戰一塊,讓人易有一種錯覺,誤以為貿易戰對中選影響舉足輕重,甚至認為特朗普打擊中國有方,共和黨勢必大勝云云。事實上,本次中選的關鍵大議題幾乎都是美國內政:官員私德、醫保改革、法官任命、貧富不均,乃至於廣義的意識形態左右對決;貿易戰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並非主軸。而特朗普除了吹噓自奧巴馬年代就一直增長的經濟外,在各方面的政策都不斷引發爭議,確實有拖累選情的隱憂。因此,特朗普選在今夏而非更早對中國使出連環拳,近日更不斷加碼,就大有以貿易戰打中選的意味,希望將選舉主軸定在貿易戰上,或至少放大這一議題,讓選民集中注意力在其最大「政績」之上,其他政策的缺失得以掩蓋。倘若中共能在11月前投降,更是大功一件,定對選情大有助益。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的個多月內,特朗普的連環拳還會陸續有來,密集程度可能更超從前。
金主反貿戰成暗湧
此間賭局有兩個因素也需要注意。一是中共的專政能力。習在賭中共專政能力強,可以壓下民間不滿而採用拖的戰略;特朗普在賭中共專政能力弱,面對經濟危機必須退讓。二是美國商賈對貿易戰的態度。多個傳統親共和黨、在過往選舉大力金援保守政客的財閥,如科氏兄弟(Koch Brothers)等,一早表明反對貿易戰,並在中選中大力金援反貿易戰的候選人。要知道在美國選舉中,財閥對兩黨均影響巨大,習在賭這些反貿易戰商賈可助他翻盤;特朗普在賭這些財閥影響不足。至於賭局誰勝誰負,11月自有分曉。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