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台灣找舖位開餐廳攻略

【有個台灣家】台灣找舖位開餐廳攻略

【有個台灣家】
很多香港人也喜歡閒來去「睇樓」,想不到我們移民台灣後,這個港式「基因」依然蠢蠢欲動!不同的是,因為我們在台灣是自己開餐廳做生意,所以我們「睇樓」的目標,慢慢由住宅改為店面,即舖位!

單單是一個桃園市,面積就已經比整個香港還要大,所以要認識市內各區的營商環境真的需要做很多功課。一切從台灣的591房屋交易網開始,比較容易分區搜尋不同地區的店面和頂讓資訊。找店面做生意的條件和要求各人也不盡相同,這是一場緣份的遊戲,有時候尋尋覓覓,白馬王子卻在轉角位的燈火闌珊處。尤其我們是要找店面做餐廳,有些人喜歡熱鬧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不怕租金貴只怕人流不足,有人卻喜歡在後街的轉角位置,遠離戰區自成一角。一般而言,如果是做一些輕食類、飲料等生意,很多時就真的會選擇火車站前、大型商場附近的一級戰區,那些地方的戰況也不輸給香港,三不五時生意做不住,很快便會換上新的經營者繼續作戰,看到很多一級戰區的頂讓店面資訊,光是頂讓費動輒就過百萬台幣(有些還包括餐廳烹調的技術轉移)。

老房子難容油煙

人生路不熟,頂讓生意這回事,總覺得對於我們這些初來甫到的人,風險太大,但很多房東都不願意把店面出租給做餐廳的租客,所以都有朋友建議我們在接觸房東時,先跟他說餐廳是走少油煙的「輕食簡餐路線」,這樣比較容易繼續協商下去。當然找店面開餐廳需要考慮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例如很多台灣老房子都沒有預留位置做排煙抽風設備,也要注意電壓和電箱分錶問題,台灣不時制水,所以店面一般最少要有兩噸以上的儲水塔,餐廳才可以在制水時撐過一兩天,還要考慮店外位置是否容易淹水,客人泊車位置是否足夠,因為大部份台灣人都是開車來吃飯,不好泊車成為很多餐廳的「死症」。
在台灣各地有不少新社區落成,提供很多地舖(台灣人稱為一樓店面)出租,雖然這種在新住宅大樓下的全新店面,很多都有六、七米的超高樓底、全新的管線、落地玻璃窗大門,這些對開餐廳來說都是非常吸引的條件,也可以省卻一大筆裝修費用,但現實情況是,這些新社區的管理委員會往往對餐廳的排油煙、垃圾處理、客人路邊停車等問題非常敏感!在檢舉文化盛行的新世代,曾聽說有餐廳為了在新社區經營下去,要給社區的住客提供特別優惠和餐券,務求令大家可以和平共存,所以除非是大型連鎖餐廳財雄勢大,或是心臟很強大的餐廳東主,要把餐廳選址在新住宅區的店面,都要預先做好準備呢!

新住宅大樓下的店面條件吸引,卻充滿餐廳營運上的未知之數。

在台灣找餐廳店面,最直接的方法還是親身落區,在路上搜尋這些「紅紙」!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