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重關」與「寬農」 (中國資深傳媒人 呂月) - 呂月

習近平的「重關」與「寬農」 
(中國資深傳媒人 呂月) - 呂月

2016年9月,習近平在杭州G20𥧌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引用了《國語.晉語四》一句古文「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把寬農念成寬衣。外國領導人鬧這種笑話也非鮮見,均供大眾和媒體消遣。但是中國不一樣,封網刪帖,《人民日報》第二天若無其事對這八個字一一解析。有傳彭麗媛把捉刀代筆的秘書班子叫來,質問為甚麼選擇這麼生僻的古文。
時隔兩年,習近平主持常委會,把今年9月23日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連篇纍牘發表系列文章,吹捧習近平如何謀劃「豐收節」。21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這當然也是要解與美國打貿易戰的燃眉之急。
據英媒報道,中國買家不顧當局打壓美國大豆輸華,仍願意冒險採購美國大豆,目前至少有兩批美國大豆船貨正運往中國。因為即使加25%的關稅,也比從巴西買大豆便宜。
中國農業現狀又是甚麼樣呢?一位鄉黨委書記對前來考察的官員坦言:「10至20年後,中國將無農民。」他講了三點:其一,農村家庭承包制致使土地種植碎片化,農業生產力低下,農產品成本遠遠高於發達國家。政府也發現與其花巨資補貼農民種地,不如低價進口國際農產品。沒有政府補貼,農民種地就成為虧本生意,乾脆交給村裏出租,雖然一畝地一年租金才千把塊,但是農民已經不能靠土地維生。農村年輕一代基本五穀不分,不會農活。其二,農村行政成本太高,一個鄉政權,每年維持費用最低2,000萬,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撥款,鄉領導月收入4,000元左右,勉強養家餬口,工資拿不到,鄉政權就癱瘓。其三,中國民主從村級開始,村長選舉,已經異化和黑社會化。
「農民豐收節」洗掉了「寬衣」羞恥,展現了「寬農」關懷,但是這樣的農業和農村能否在貿易戰中升級?

官學商對中國現狀恐懼

習近平與2,700年前的晉國公子重耳有着同樣的經歷,重耳是春秋晉獻公二子,獻公老年想把寵妃驪姬生的小兒子立為太子,就把原來的太子申生殺了,這就是史上的「驪姬之亂」。重耳感到危險,逃離晉國,遭到獻公、惠公兩次追殺。在國外顛沛流離19年,輾轉了八個諸侯國,直至62歲才登基做國君,也就是晉文公,比習近平還晚兩年。「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是他勵精圖治推行的一系列振興經濟的改革措施,晉國很快強盛,經過城濮之戰,晉文公終於定於一尊,成為中原霸主。
日本首相安倍最近這樣評價習近平,「他擁有的權力之大遠超他的前任,任期限制也被取消了。對於這樣的對象來說,更能夠談一些長期的話題,對於會談中約定了的事情也更有實力去推進。」這應當屬於恭維之詞。與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惡,大打經濟冷戰的習近平,焦頭爛額,與晉文公修明內外相反,不接受美國的「三零」條件,不僅不能「輕關」,反而貿易壁壘層層加碼。
最近習近平、李克強、劉鶴不得不把改革掛在嘴上,9月19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發佈加速推進國企混改的政策文件,一位知情人士說:「混合經濟哪怕國家控股只佔1%,也有否定權,也就是黨領導一切。」
16日劉鶴麾下頂級智囊團50人論壇舉行座談會,除卻林毅夫、胡鞍鋼的頌上發言,其餘所有發言都講出中國經濟的實情,被自媒體稱為「2018公車上書」,學者榮劍評論官學商的頭面人物對中國現狀不是焦慮而是恐懼。
宣佈明年退休的馬雲表態要用1,000億投資芯片,以解「2025」之難。但是華為、中興這些數一、數二的高科技公司,已經不再懼怕美國罰巨款,只怕美國查老底。美國啟動301調查125次,報復17次,從沒有失過手,但是美國制裁到哪裏,華為中興的商機就到哪裏,絕不止是在伊朗和北韓。
24日中國發表《關於中美經濟磨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不過是給習近平紙糊個面子而已,如何能抵擋班農說的:「特朗普的戰略就是讓中美貿易戰規模史無前例的大,同時讓北京痛得難以承受!」

呂月
中國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