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跟朋友坐短途飛機的時候說起坐長途飛機,都覺得既然長途,若是坐八九個小時,倒不如再多坐兩三個小時。八九個小時的飛機,多數是夜機,飛中東飛北歐之類,起飛之後會開飯,從起飛到開飯,中間大概用掉一小時,一吃起碼半小時那盤盤碟碟才收走,吃完飯又不能馬上入睡,就會看書看電影,一場電影看掉兩個多小時,看完電影未必馬上睡得着,又要折騰一陣,終於睡着了,迷迷糊糊兩三個小時,又被叫醒,因為要吃早飯了。
吃完早飯也不能睡了,便睡眼惺忪捱着,然後就到達了,下飛機,出關,遊魂一樣走出機場。
相比之下,十二個小時的航程,機上過程相似,但就可以多睡幾小時,下機之後,人沒那麼累。另外,經歷過長途飛行,再飛短途那就有「食生菜」之感。
比如有一次連轉機用了近三十個小時飛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飛得天昏地暗。睡一晚,翌日再飛四個小時到烏斯懷亞,那個四個小時機程,感覺就像香港飛廣州這麼快。這似乎決定人得受些磨難才好,受過磨難之後,許多本來不怎麼樣的事情,都會美好起來。寫這篇稿的時候我剛在上海降落,感覺好像剛起飛就降落了,那是因為不久前才從歐洲回來。